(507,政治工作者)
被视为两年后台湾总统大选前哨战的九合一地方选举即将在11月26日投票。面对这场涵盖村里长、乡镇市长、县市长、直辖市长以及各级民代的大规模选举,许多候选人早在前一年,甚至更早开始准备。但直到台湾Omicorn疫情稍歇之际,民进党在7月正式征召陈时中投入台北市长选战后,这场选战才算是凑齐主角,正式开锣。
陈时中参选台北市长,是台湾自成功挡下第一波COVID-19疫情之后,政媒圈最为热议的话题。尽管直到正式宣布参选前,台面上都没有任何陈时中参选的动作——就连政治人物必备的社群媒体,也是在征召前几天才成立的。但陈时中参选的讨论,却从未停歇。而其正式参选,确实也是2022年选战的重头戏:蓝白阵营思考著如何逼退强敌,民进党则视为24年来夺下台北最好的机会,更期待其引领北北基桃选情。
不过,陈时中参选以后,北部选情的发展,远不如民进党的预期。7月,先是林智坚论文抄袭事件令桃园、新竹选情蒙上阴影,接著新竹棒球场未完成改善即开幕,更是让林智坚气势严重受挫。随著台大确定抄袭,林智坚退选、郑运鹏上场,民进党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在桃园县、新竹市两地与对手基本持平。
在林智坚论文抄袭事件时,陈时中以“学伦问题是专业问题,要在体制内做努力”,回避了支持与否的难题,使得尽管民进党气势受挫,陈时中的选情却没太多影响。但8月17日的大巨蛋记者会中,陈时中喊出“公开透明”,却给了对手蒋万安、黄珊珊机会,让疫苗争议再次重回舆论焦点。
随著9月3日免治马桶政策影片争议爆发、 9月5日国民党台北市议员徐巧芯揭露竞总员工分机名单,指称其中有大量“政二代”、 9月12日又发生盗图风波。一连串的失误让陈时中声势逐渐下滑,疫苗争议也持续发酵,最终在9月26日周玉蔻为攻击蒋万安而伤及无辜后严重受挫。
在陈时中声势受挫的同时,最早宣布参选,持续保持领先地位的蒋万安也摆脱了参选初期“佛系”的作风。更换空战操盘者、与党部更密切合作的蒋团队,以分众方式推出政策,并以绵密的基层走访巩固原本就为优势的蓝营基本盘。
亲民党籍、受民众党支持,而以无党参选的黄珊珊,则在8月底正式辞去副市长职务,受惠于陈时中阵营的失误,迅速吸纳游离选票,让首都选战三脚督成型。此外,黄珊珊以无党参选,加上就任以来,远较柯文哲稳健的形象,成功与民众党主席,台北市长柯文哲做出切割,让自己既是柯的接班人,又不是柯的接班人,也令陈时中阵营前期以“打柯”为主的空战策略毫无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