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导读丨贸易战=阶级战?国际金融观点的独特性与未竟之处

本书用简单的国民所得会计与国际收支平衡算式,将复杂的国际贸易问题用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导读丨贸易战=阶级战?国际金融观点的独特性与未竟之处
美国俄亥俄州北部重工业城市扬斯敦(Youngstown)的一个庞大的废车场,它前身是曾经美国其中一个最繁忙的炼钢厂。

【编者按】:本文为新书《贸易战就是阶级战》的导读文章,这本书主要挑战了主流国际贸易的论点,认为“贸易战”背后掩盖著过去三十年来日益不平等的阶级战,贸易冲突其实是各个国家内部政治决策所产生的非预期后果。端传媒获麦田出版社授权转载。

简言之,作者们最核心的论点就是,“贸易出超”意味著一个国家的消费力不足,无法消费完自身的产能所以才必须将产能出口。而当一个国家无法消费完自身的产能,其中最大原因就是受薪阶级的收入不足所以缺乏消费能力。这也是书名《贸易战就是阶级战》的意义。

时间拉回二○一八年一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川普签发了数则与关税有关的总统命令,标志著川普政府开始执行川普在竞选期间大力推销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川普口中的“美国优先”当然是选举时期的口号,诉求主要针对的是美国中西部的锈带(Rust Belt)选民。在川普的选举语言当中,美国中西部制造业的没落,是美国政客与大企业联手将生产线悉数外移到中国的后果。在这则叙事当中,中国借由国际贸易体系的漏洞与美国制造业进行不公平的竞争,而美国制造业就在这不公平的环境下,一步步的外移,并导致美国的衰败与中国的强盛。对川普而言,会造成今天的局面,完全可怪罪于华盛顿的建制派与纽约大老板们,而只有由自己发动贸易战才可以扭转局势。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