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流离失所或有水之地:2021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的2位焦点影人与香港单元

“有人说,若你生于有水之地,或是在海边出生,你终将回到水边。那股‘海的崇高’将会永存你心。”

弗柯・克普的纪录片《海的风景》(Seascape,2018)剧照。

弗柯・克普的纪录片《海的风景》(Seascape,2018)剧照。图:TIDF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提供

特约撰稿人 谢以萱

刊登于 2021-05-08

#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TIDF

“你从那里来?”
“未来想去何方?”
“觉得自己是谁?”

这是经历过冷战时期、铁幕分隔东西两德的纪录片大师弗柯・克普(Volker Koepp,1944-)在影片中最常向拍摄对象问的问题。这三个乍看简单、直白的问题所勾连出的,却是在时代下,小至个人、家庭,大至族群、国家千丝万缕的颠沛流离。由于战争带来的摧残与破坏,让许许多多生命因而殒落、文化与族群的认同被连根拔起,美好的家园成为乌有,成为某种再也无法亲抵的原乡。

1 弗柯・克普:纪录东西德分裂到合并

弗柯・克普为本届TIDF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2021)的焦点影人之一。二战将尽时,出生于斯塞新(Stettin,旧称:斯德丁),这位于波罗的海海滨的小镇。小镇战前属于德国,战后被划为波兰领土,当时有许多居住在此的德国人被迫离开家园,而留下来的亦难以与离开的再相见。关于战争的记忆与影响、如何不让个人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被抹去,是克普身为一位纪录片导演毕生所追寻与关怀的。1970年代,他加入国有制片厂“东德电影制片公司(DEFA)”纪录片部门担任导演,在标举社会主义的东德展开一系列记录。

他的作品总聚焦庶民,特别是劳动阶级的工作与生活、关注小人物的所思所想。相较于东德制片厂DEFA其他带有政令宣传性质的影片,克普的纪录片总将舞台交给他拍摄的人物,交由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透过一次次如故友般的反复造访、穿透时代历时多年的记录拍摄,不同人物在镜头前的真情流露,交叠纷陈出一幅具有时间厚度的图景。历时23年拍摄,共完成七部影片的“维茨托克女工”系列与记录距离柏林60公里处的制砖重镇采德尼克(Zehdenick)的“布兰登堡三部曲”,正是克普此一创作模式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

由于战争带来的摧残与破坏,让许许多多生命因而殒落、文化与族群的认同被连根拔起,美好的家园成为乌有,成为某种再也无法亲抵的原乡。

纪录片大师弗柯・克普(Volker Koepp,1944-)。
纪录片大师弗柯・克普(Volker Koepp,1944-)。图:TIDF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提供

这些纪录片见证了东西德从分裂到合并,从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的剧烈转变对人民带来的冲击,这在两德合并已过30周年的今日看来更加弥足珍贵;克普也随著柏林围墙倒塌后东德制片公司DEFA移交党产信托局,转而成为独立的电影工作者。然而,他的纪录片拍摄仍一如既往、创作不缀,在国境之边行脚,持续溯源历史,回访他曾经记录过的人事物。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