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当“北方”和“南方”都成为历史:习时代的中国政经地理变化

我们既见证了北方和南方的衰落,也目睹了“江浙沪模式”的膨胀扩张,而后者,可能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主导中国各类问题的走向。

2021年2月27日,北京,人们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一块由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表面采集的样本。

2021年2月27日,北京,人们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一块由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表面采集的样本。摄:VCG via Getty Images

李海

刊登于 2021-04-28

#中国南方#江浙沪#中国北方#李海#评论

2012年,深圳河两侧网民之间爆发过一场骂战。骂战源于港铁上港人指责大陆游客饮食而引发的一次口角,并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的“狗论”所引爆。“狗论”自然最成话题,但孔庆东的另一番言论也呼应了当时中国的“南北之争”:他指责口角中的香港人会说普通话却故意不说。语言、地方身份与“推广普通话”议题,在十年前讨论激烈。2010年,广州爆发了一场保卫粤语运动,反对地方公营媒体中日益提高的普通话比例。7月25日,许多人集中在广州江南西地铁站口,举标语呼喊口号,号召“保卫粤语”,“广州人讲广州话”。地方语言和普通话之间的紧张关系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当时的互联网动员中,除了各类保卫母语与保卫文化多样性的说法,还有一种论述认为广东话比普通话更为正统中华。一则广为流传的帖文称广东话是中原古音,而普通话是“胡化”汉语,暗示普通话是蒙元和满清的产物。另一则广传的帖文则称民国时代粤语“差一票就定为国语”。尽管恐怕经不起仔细推敲,但这些帖文在撑粤语运动中广为流传,以此认定粤语的正统属性,反对“说普通话,做文明人”口号中带有的隐藏论题——北方更文明,南方是落后边陲。那也是自由派知识分子和南方媒体人的黄金时代。《南方都市报》曾经刊出过一篇文章,讨论人们为什么喜欢广州,开篇第一句就是“离香港近,离北京远”。在那时候,北京和北方被视为保守、落后,属于过去;珠三角和广东则被视为是开放、先进,属于未来。

十年后,经历了2019年“反修例运动”,香港和广州,或说广东,似已拉开距离。过去几年,认识的不少广州朋友都抱怨他们和亲民主派的香港朋友之间的撕裂;与此同时,许多港人不理解他们的内地亲友为何不反对那个广东人曾经不喜欢的北方。当然,这也不过是曾经那个“南方中国”衰落的许多症状之一。从2014年开始,珠江三角洲对大众文化和中国经济曾经深刻的影响力开始衰减。被视为偶像的香港资本家开始变成“四大家族”,粤语流行乐和影视逐渐变成一种怀旧,南方系媒体沉寂,香港模式也不再是上海北京热衷的谈资。

但“北方中国”胜利了吗?恐怕也没有。现代中国当然不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南北”之论之所以成立,端赖19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中的“道路”之争与发展中的地区间差异。如今也许可以说,曾经对立的“南方”和“北方”,今天已经双双成为正在过去的历史,再谈论曾经的“南北”,也是失之千里了。就在过去十年,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经历了巨大变化,在这变化中,我们既见证了“北方”和“南方”的衰落,也目睹了一种新模式的膨胀扩张,这个新模式源自中国东南,姑且称之为一个“江浙沪模式中国”,它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主导各类问题的走向。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