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

李明璁:我们为什么被天竺鼠车车疗愈了⋯⋯?

“萌”更著眼于凝视者主观体验,“不只是大家都认同的可爱,重点是私我被萌到而心动或愉悦”。

《天竺鼠车车》影片截图。

《天竺鼠车车》影片截图。

特约撰稿人 李明璁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21-01-30

#鬼灭之刃#天竺鼠车车#文化研究#萌文化

编按:日本原创电视定格动画《PUI PUI 天竺鼠车车》近日引发热潮,现象牵涉萌物与疗愈文化,也折射出正在进行中的时代物我关系。台湾学者李明璁为此撰文讲述为什么天竺鼠车车可以疗愈今日的成人,其著作《物里学》作为其社会人类学的研究田野,内容亦是开掘与思考当下人、物、我关系,兹节录新版自序于此,作为对天竺鼠车车文化现象思考的延伸参考。

这篇邀稿原本希望有3000字,大概是主编觉得,以拙作新版《物𥚃学》多达八万字的叨絮,若要深聊近来最夯的“天竺鼠车车”,得需长文方能解析。不过我倒认为,比照平均一集才2分40秒的快速短片,或许读完本文差不多就这时间长度的1500字篇幅,才是适切设定。

在此我就不赘述这系列动画的角色、情节、制作花絮与相关讨论,还没看过的朋友请直接Google。有趣的是,从网路留言变成新闻标题的一句热议:“小孩才看鬼灭之刃,大人都看天竺鼠车车”,还颇值得玩味。

萌是凝视者主观体验

我想这句带有认同区辨意涵的评论,所称之大人,并非大叔阿姨中年如我者,而只是相对于千禧世代以降(二十岁以下“小孩”)的二十到四十青壮世代(约莫1980至90年代出生者)。区分这两代人,其实有个相应的动漫文化分水岭,那就是日本学者东浩纪所分析“御宅族”(Otaku)的后现代转折:从过去著重叙事及其寓意的“物语消费”,变成欲求各种萌感满足的“资料库消费”时代。

萌(moe)作为当代日本动漫文化的关键术语,与更早已被广为使用的词汇“可爱い(kawaii)”乍看相似却不尽相同。Kawaii不仅是一种显露喜好怜爱的泛称、也带有某种“客观化”的意图;相对的,Moe更著眼于凝视者自身的主观体验,强调一种“不只是大家都认同的可爱,重点是私我被萌到而心动或愉悦”。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