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国际深度2020美国大选

知华派谢淑丽:美国需要自我疗伤,但更有智慧的策略是继续开放

“我想拜登政府寻求的是一种更实际的处理对华关系的方法,少一些意识形态化。”

2009年10月27日圣地亚哥,谢淑丽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校园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

2009年10月27日圣地亚哥,谢淑丽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校园全球冲突与合作研究所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摄:Lenny Ignelzi/AP/达志影像

特约撰稿人付航 端传媒记者张妍 发自加州和华盛顿

刊登于 2020-11-30

#拜登团队解析

“在美国,没有什么是永远的,按中国的一句话说,民主永远在路上。”知华派学者谢淑丽(Susan Shirk)对端传媒记者说。从1971年随行基辛格访华开始,之后在克林顿政府任助理国务卿,后在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从事中国研究,她一直是美国政界和学界研究对华外交政策中不可忽略的名字。她一向主张与中国进行“接触”(engagement),即倡导华盛顿与北京交往,因此被外界视为“亲中派”或“鸽派”。

谢淑丽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强调,特朗普政府虽欲反制中国却损害美国自身利益,而中国的影响力则在过去四年中愈发扩大。拜登胜选之后,新政府如何处理对华事务成为热议,各智库、研究机构接连在此时出台报告,希望“进言”。谢淑丽与端传媒的访谈,就从她最新参与发布的一份有关中美科技竞争的报告《迎接中国挑战》开始。“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中美竞争关系中的核心,”报告中写道,并提议重建与巩固美国的竞争力,“R&D(科学与发展)投入比重应至少恢复到GDP的1%的水平,才能应对中国雄心勃勃的挑战”。

多年来,谢淑丽一直与民主党温和派保持密切联系,也与拜登团队的顾问们保持著私人友谊。参与报告的工作小组共有28人,均是跨党派的知华学者和科技领域专家。报告以华为、5G、人工智能等为焦点,从操作层面为未来的政府提出建议,如何在开放和安全中保持平衡,评估风险,有的放矢地与中国进行合作与竞争。“我想拜登政府寻求的是一种更实际的处理对华关系的方法,少一些意识形态化,多一些实际和有效的政策和策略,而这些和我们的关于中美科技竞争的建议一致。”谢淑丽指出。

另一边厢,被视为中国对美观点的代表人物、中国人民大学美国问题学者时殷弘,近日预判拜登政府将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高技术领域寻求与中国“脱钩”,包括科研、技术、教育、人员等方面的交流。他称此为“美国对华态势当中难以逆转的历史趋势,甚至比之特朗普时代还要更为加剧。”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