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晚报:菲律宾网媒执编雷萨被裁定网络诽谤罪成,面临最高刑罚监禁六年

2020年6月15日,菲律宾新闻网站 Rappler 行政总裁兼执行编辑雷萨(Maria Ressa)听取判决后离开马尼拉法院。

2020年6月15日,菲律宾新闻网站 Rappler 行政总裁兼执行编辑雷萨(Maria Ressa)听取判决后离开马尼拉法院。摄:Eloisa Lopez / Reuters

刊登于 2020-06-15

#国家安全法#一国两制#新闻自由

菲律宾网媒执编雷萨被裁定网络诽谤罪成,面临最高刑罚监禁六年

菲律宾新闻网站 Rappler 行政总裁兼执行编辑雷萨(Maria Ressa)被裁定“网络诽谤罪”罪名成立,面临最高监禁六年的刑罚。雷萨获准保释等候上诉,暂时毋须还柙;她表明会奋斗到底,强调新闻自由是菲律宾公民所拥有之各项权利的基础。

“网络诽谤罪”于2014年才修例立法,即涉事报道刊登逾一年之后

本案源于2012年5月,当时 Rappler 发表调查报道,揭示商人 Wilfredo Keng、菲律宾时任司法首长与贩毒人蛇集团的利益关系。直至2017年,当局才就该篇报道以“网络诽谤罪”起诉 Rappler、雷萨及作家 Reynaldo Santos Jr.。

事实上,菲律宾于2012年9月才正式订立“防止网络罪行法”,而“网络诽谤罪”更于2014年才修例加入,而刑责追溯期限原本定于一年。由于追溯期限已过,国家调查局一度驳回针到 Rappler 报道的起诉,但司法部门于2018年将追溯期限大幅延长至12年,并批准法院继续审讯。

雷萨强调会奋斗到底,Rappler 任务不会改变

当地周一(15日),马尼拉法院法官 Rainelda Estacio-Montesa 宣读判辞,裁定 Rappler 毋须承担责任,但雷萨及 Reynaldo Santos Jr. 的“网络诽谤罪”均罪名成立,两人须向 Wilfredo Keng 支付20万披索(约合3.08万港元)的精神损害赔偿金,以及支付同等金额的惩罚赔偿金。

雷萨接下来可以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她对传媒表示,新闻自由是菲律宾公民所享之各项权利的基础,假如没有新闻自由,则任何事情都无法办到。她强调 Rappler 的任务不会就此改变,而一旦 Rappler 被消失,将标志菲律宾不再是民主国家。

Rappler 也在 Facebook 发表声明,指出今次裁决开下危险先例,今后不止记者、而是所有网民均会受到影响。声明批评裁决并非基于法治,而是为满足个人与政治目的而作出的扭曲决定,令新闻自由、言论自由与表达自由被大幅收窄。

率领国际律师团队为雷萨辩护的著名人权大状 Caoilfhionn Gallagher 形容,今次定罪是菲律宾的丑陋污点,标志着菲律宾法治及言论自由非常黑暗的一天。她呼吁国际社会就今次判决,对菲律宾政府作出最严厉措辞的谴责。

Caoilfhionn Gallagher 还提到,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多次在记者会上诬告 Rappler 发布“假新闻”,令雷萨因其工作而遭受网络言论攻击、甚至接获强奸和死亡恐吓。

雷萨还面临其他诽谤及《反傀儡法》指控

雷萨早年曾任美国 CNN 记者,于2012年参与创办 Rappler,以敢于侦查报导政府和权贵新闻而闻名。近年,Rappler 深入报导由杜特尔特发动的“铁血扫毒行动”,揭示行动有滥杀未经审讯疑犯之嫌。

雷萨近年多次遭遇当局打压,目前还面临另外一项诽谤指控,以及两项《反傀儡法》指控(编注:即指其名下公司或机构,非法容许外国投资者注资),同时她过往的纳税申报单也正受当局调查。2018年,雷萨获《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之一。

杜特尔特掌政以来,菲律宾新闻自由倒退

评论指出自杜特尔特掌政以来,菲律宾的新闻自由严重倒退。2016年,杜特尔特曾语带恐吓地揶揄记者,称“只要身为记者就绝对不会被暗杀”;另外有地方官员曾经扬言,有办法在自身完全不受惩罚之下、让记者“沉默”。

上月初,菲律宾传媒业界龙头 ABS-CBN 突然被当局以牌照到期为由勒令停播。外界普遍认为,停播事件与 ABS-CBN 于2016年总统选举期间拒绝播放杜特尔特的竞选广告,以至后来多次发表批评政府施政、谴责杜特尔特“铁血扫毒”的报道有关。此前,杜特尔特的确曾经公开指摘 ABS-CBN 的报道偏颇,更指控 ABS-CBN 涉嫌非法引入外资,扬言会阻止 ABS-CBN 获批续牌。

近日,菲律宾也通过了新的“反恐法案”,允许警方在没有拘捕令之下逮捕疑犯、以及在落案控告之前拘留疑犯长达数周。相关法例引起国际社会及人权组织的关注,忧虑法例被用于打击批评政府的个人或机构。

反种族歧视掀起追究历史人物,战时英揆邱吉尔、意大利著名记者蒙坦里利被“清算”

美国“弗洛伊德(George Floyd)死亡事件”引发反对种族歧视及警察暴力的示威,同时引起一场追究历史人物种族主义思想的风潮,遭受“清算”的包括英国战时首相邱吉尔(Winston Churchill)、意大利著名记者蒙坦里利(Indro Montanelli)。

邱吉尔曾指示印度殖民政府管制粮食,优先分配予欧洲人

英国《独立报》报道,网民发现近日在 Google 上搜寻邱吉尔的资料时,英国历任首相的图像列表中唯独没有他的照片。Google 随后发表声明致歉,解释照片短暂消失源于系统自动更新、而非刻意造成,而且问题只出现在列图,列图随后已经回复正常。

网民的质疑,源于摆放在伦敦国会广场的邱吉尔铜像,早前被示威者喷上“种族主义者”字眼。二战期间,邱吉尔曾经指示印度殖民政府官员囤积粮食、并将粮食优先分配予欧洲人,后来被指是造成1943年孟加拉大饥荒的罪魁祸首,因而被部份人批评为种族主义者。

就邱吉尔的种族主义思想遭到追究,现任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形容情况“荒谬可悲”,强调抹走历史文化中的部份画面是扭曲历史。

蒙坦里利曾购买非洲殖民地12岁“童婚新娘”,且认为做法无问题

另一边厢,意大利著名记者蒙坦里利在米兰市一个以他命名公园内的雕像也判泼上红色漆油,雕像底座被写上“强奸犯”及“种族主义者”字眼。事后,当地组织“米兰学生网络”承认事件是他们所为,并与其他示威者团体要求市政府将雕像拆卸移除。

蒙坦里利被誉为意大利近代最具影响力的记者,他曾多次随军采访,记录意大利从殖民主义时代走向法西斯主义、二战过后的重建时期,以至1990年代的政坛贪污丑闻风暴。另外,蒙坦里利早年曾受极左翼恐怖份子枪伤,2000年获国际新闻学会(IPI)评选为“世界五十大新闻自由英雄”,翌年逝世、终年92岁。

然而,蒙坦里利于1969年一次访谈中,承认自己在1930年代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时期,通过人口买卖“迎娶”一名年仅12岁的厄立特里亚女童。他当时坚称自己的做法并无问题,因为当时厄立特里亚的女童均在12岁结婚。

米兰市长萨拉(Giuseppe Sala)拒绝移除雕像,赞扬蒙坦里利是伟大的记者,而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没有犯错、不可能毫无污点,强调应该从整体去评价一个人。

除了历史人物,经典电影《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电视剧《老友记》(Friends)、喜剧《小小小英国》(Little Britain)等也先后卷入风波,被指内容涉及种族主义思想、偏好白人演员、歧视嘲笑黑人等。

“美国之音”被指多次宣传中方抗疫成果,遭美国疾控中心“封杀”

美国传媒披露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CDC)的一份内部文件,文件引用白宫一篇声明、指出获华府资助的新闻机构“美国之音”多次替中国政府宣传抗疫成果,因此中心将拒绝“美国之音”的任何采访邀请

美国疾控中心的这份内部文件,是哥伦比亚大学“礼特第一修正案研究所”向当局查询资讯自由问题时所获得的回复附录。文件提到白宫于今年4月发表的一篇声明——声明指摘“美国之音”一方面收取华府资助、花费美国纳税人的金钱,另一方面却沦为中国政府的喉舌、多次为中方宣传,包括发表报道声称武汉封城成功抗疫、是世界的典范。

文件指示疾控中心的传媒部门,今后不再理会“美国之音”、特约记者云苏斯特伦(Greta van Susteren)或其他相关联人士的采访邀请,并表明相关决定是基于白宫的那份声明。

“美国之音”发表声明表示震惊,形容疾控中心的决定带来困扰,并强烈否认替中方宣传的指控。声明列举机构近月发表的多篇批评中国政府隐瞒疫情、披露不实消息的报道,并提到机构与《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美国其他传媒一样,被禁止在中国采访。

“美国之音”台长班纳(Amanda Bennett)强调“美国之音”是一间独立新闻机构,而白宫声明所指摘的那篇报道、事实上是转载自美联社,疾控中心的决定可能对美国新闻界造成寒蝉效应。

港澳办副主任邓中华:须赋予“港区国安法”相关机构执法权及司法权

中国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邓中华在深圳出席“全国港澳研究会”举办的“基本法讲座”,提到即将订立的“港区国安法”是香港法律的重要组成部份,具有不可挑战的地位及权威,任何香港本地法律都不能牴触。

邓中华表示,“港区国安法”需要具备强而有力的执行机制,中国及香港特区政府均需设置相应机构、以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其中,港府设置的机构将负责研判及维护中国国家安全角势、制定政策及推进相关工作。邓中华指出,绝大部份的执法及司法工作应由香港自行完成,但中方在极度特殊的情况下可以行使管辖权。

另外,他指出立法除了赋权执法,还要确保为专门机关及人员提供经费保障,以便高效履行职责;立法时要兼顾中国全国法律、以及香港法律制度和司法体制,在法律概念、用词等均要考虑香港社会的认受程度。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