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反歧視風潮之下,經典電影《亂世佳人》被下架,這是合理糾錯還是矯枉過正?

經典的文藝作品各有不同時代語境,把過往作品放置今日時局下評論又是否適合?你如何看?

《亂世佳人》劇照。

《亂世佳人》劇照。攝:Silver Screen Collection/Getty Images

端小二2020-06-13 發起

美國反種族歧視示威開始蔓延至社會各領域,有論者批評運動開始「越跑越偏」,部份做法也為政治「過份正確」,你如何看?

《亂世佳人》下架一事,有支持者出於「種族平等」的立場力挺此事,另有反對者認為事件干犯言論、創作自由,你如何看?

經典的文藝作品各有不同時代語境,把過往作品放置今日時局下評論又是否適合?你如何看?

美國黑人弗洛伊德懷疑遭白人警員以膝壓頸拘捕後死亡,觸發全美反種族主義示威,也促使美國社會再次探討種族歧視和種族矛盾問題。隨着示威抗議越演越烈,這股「反歧視風潮」也同樣開始波及文藝界。

華納旗下的電影平台HBO Max因荷里活電影《亂世佳人》涉及種族問題,決定暫時把其下架,以解釋電影當中對種族主義的描述。經典美劇《老友記》聯合製片人瑪塔·考夫曼因劇集缺乏種族多元性而致歉,表示若回到過去會做出「不一樣的決定」。除此之外,派拉蒙電視網(Paramount Network)下架了推出良久的真人秀《傳奇員警》(Cops)。而反映種族歧視的電影《寫出友共鳴》(The Help)和黑人民權運動電影《塞爾瑪》(Selma)也重新引發熱議。

對於此次影視界的舉動,美國社會乃至華文世界觀點各異。有人認爲正視歷史上的種族衝突,有利於更好地解決當前的種族歧視和社會問題,也有人認爲做法矯枉過正,不顧時代背景地清算種族問題,只會激化現有的種族矛盾和破壞社會秩序。

涉種族爭議作品與發展

  • 《亂世佳人》

於1939年上映的《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改編自英文同名小說《飄》。故事以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為背景,講述南方莊園主的女兒郝思嘉(Scarlett O'Hara)與商人白瑞德(Rhett Butler)等人的愛情故事,在1940年奪得包括最佳電影在內的8個奧斯卡獎。有研究者認爲,若考慮通貨膨脹因素,該片是美國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今年韓國電影《上流寄生族》摘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奬項時,美國總統特朗普亦曾公開表示不滿,認為應該頒發予類似《亂世佳人》的經典電影。

在此次事件中,向《亂世佳人》打響「反歧視第一槍」的是美國著名電影人、非裔美國人約翰·萊德利。曾以電影《為奴十二年》贏得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萊德利6月8日在《洛杉磯時報》刊文,稱《亂世佳人》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擁護奴隸制的南方地區,掩蓋了種族歧視的殘酷,更斥「到現在,甚至還沒有人對這部電影(的問題)在正片前給出警告、聲明」。他呼籲HBO Max應下架《亂世佳人》,並稱「(下架電影)聽上去確實是一件大事,但相比孩子問你要不要參加反種族歧視遊行、問你有沒有為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有所作為,這件事情並不算大。」

隨後,HBO Max宣布將《亂世佳人》暫時下架,日後重新上架的版本將附上補充說明,向觀眾解釋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被奴役的南方種植園工人所面臨的歧視和不公問題。發言人,《亂世佳人》反映當代對道德與種族的偏見,而這些對種族主義的描述在昔日與現今社會都不合適,認為若繼續保留在平台而不加解釋,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日後重新上架,將加入對電影當中歷史內容的討論。《華盛頓郵報》援引知情人士,影片或將在下周回歸,屆時將配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解說。

這並非首度有人抨擊《亂世佳人》。早在1940年,就曾有上映《亂世佳人》的戲院遭全國黑人國會的譴責,批評該片是「針對美國黑人的恐怖武器」,認為影片將蓄奴制美化,甚至宣揚了「好好當奴隸才是黑人真正的宿命」的理念。另在2017年,田納西州孟非斯市的奧芬劇院(Orpheum)收到民眾投訴,指電影內容在種族問題上「不敏感」;戲院衡量後決定不再播映。

  • 《老友記》

《老友記》(Friends)是當代美國情景喜劇,共有10季,主要圍繞居住在紐約的六個年輕人展開。該劇連續5年獲得全美民選獎的最受歡迎喜劇,其中兩位女主角曾獲得艾美獎,三位男主角均曾獲得艾美獎提名,被視爲美式情景喜劇的經典代表。

不過,據美媒Enews報導,當地時間6月8日,在ATX電視節舉行的一場線上女性對話論壇中,聯合製片人瑪塔·考夫曼(Marta Kauffman)表示,她希望當初自己可以知道現在所發生的一切,當初就會做出不一樣的決定。考夫曼稱,她在公司裏一直鼓勵僱用不同種族的員工,「但覺得自己還做得不夠」。如今她也會時時反思,後悔當年沒有讓這部6名主演全是白人演員的美劇變得更加「多元化」。

此前,曾在該劇中扮演「羅斯」一角的演員大衛·史威默(David Schwimmer),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曾表示,他一直都意識到該劇缺乏多元性,也曾一直在爭取給該劇帶入不同族裔的演員,並成功讓「羅斯」在劇中約會了黑人和亞裔女性。對此,他提議進行更多元化的重新製作,例如再翻拍一部全黑人或全亞洲人的《老友記》。

劇中演員之一的麗薩·庫德羅(Lisa Kudrow)之前在被問及該劇全白人的主演陣容問題時,曾表示這部劇屬於過去那個時代,人們應該將這部劇視為一種時代的文物,而不是用現在的眼光對其進行批判。不過,她也認為如果現在要重拍這部劇的話,肯定不會再出現全白人的主演陣容了。

黑人民權電影重獲關注

受反種族熱潮影響,多齣黑人民權電影重新獲得了關注。當中包括了2011年上映、近日登上Netflix熱播榜冠軍的電影《寫出友共鳴》(The Help。該片根據白人女作家凱薩琳·斯托克特(Kathryn Stockett)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講述上世紀了六十年代美國南方家庭中幾位元黑人女傭的生活狀態,揭示當時社會上普遍存在的種族歧視與不公平現象。

但日前,有份參演該片的白人女演員布萊斯·達拉斯·霍華德(Bryce Dallas Howard)在其社交媒體主頁上發文承認:「《相助》這部電影,故事純屬虛構,而且是借由一個白人的視角來講述的故事,創作時候佔據壓倒性優勢的又都是白人敘事者。」而因該片獲提名最佳女主角的維奧拉戴維絲(Viola Davis),兩年前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曾表示,當年在片場工作得愉快,但「每日收工卻會想,那些女傭真正的心聲未被接收到」。

此外在6月6日,黑人民權電影《塞爾瑪》(Selma)主演大衛·奧伊羅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稱,《塞爾瑪》之所以沒能獲得奧斯卡評委青睞,原因在於該片在紐約舉行首映禮時,劇組成員身上穿了一件寫有「我不能呼吸」(I Can’t Breathe)字樣的T-shirt。隨後,導演德約列也轉發了這段訪談內容並附上了簡單字句:「千真萬確」(True Story)。

對此,主辦奧斯卡獎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官方推特帳號,也做出了回應:「艾娃、大衛,你們說的,我們聽到了。這是不能接受的錯誤。我們保證,我們會改進。」

正方雙方各自看法

在上述文藝作品中,最受公議的是《亂世佳人》暫時下架一事。NBC刊登評論文章,《亂世佳人》客觀上幫助一部分人以此逃避現實種族問題,而串流媒體承擔教育公共性責任並指正歷史上錯誤思想的行爲值得肯定,因此認為HBO Max暫時下架並加以注釋是正確的舉動。

不過,此前因涉嫌種族歧視被NBC辭退的傳媒人梅根·凱利則認爲,前文提到的所有現象都是在變相施加審查制度。她寫道,人們可以「討厭討厭的員警、種族主義、性別歧視、對LGBTQ社區的偏見,而不是審查那些不能完美地描繪出這些群體的歷史電影,書籍,音樂和藝術。」

《連線》(Wired)雜誌則刊登評論文章,呼籲大眾借此機會通過《亂世佳人》等具有時代特色的電影認清歷史真相。知名脫口秀主持人特雷弗·諾亞(Trevor Noah)的看法大致相同,他認爲應當確保觀衆事先具備相應的歷史知識和瞭解真正的時代背景。

值得注意的是,華文世界也對事件多有討論。

《環球時報》指出,《亂世佳人》下架一事的支持者從「種族平等」的立場出發力挺此事,而反對者則搬出了「言論自由」,雙方各選了美式政治正確中的一項理念。但是,部分美國黑人對《亂世佳人》的不滿,主要來自他們的生活經歷。認為如果當下的美國社會不能克服種族歧視問題,繼續加劇黑人對歷史文藝作品的敏感,那麼,下架《亂世佳人》這種情況,或許以後會隔三差五地多次上演。

新京報刊登的一篇評論文章注意到,平台和影視從業者的言行固然要等待歷史的檢驗,但可以肯定並不符合相當一部分觀衆的期待。另一篇評論文章則直指,這些或許只是「好萊塢的政治正確」。

香港各界人士則更注重與政治現實的關聯。有論者認爲,量度歷史人物和文藝作品不可能只用「是否種族主義者」作唯一標準,其中必然有功有過,根本難以用只有弊沒有任何利,一刀切論斷任何歷史事件或人物。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則在個人社交帳號上面表示,這種政治正確形如文革2.0,佐證了左膠會成爲世界獨裁政權顛覆美國的天然盟友的觀點。但時評員梁啟智則將其視爲美國黑人長期抗爭的成果,冀望香港人能夠將心比心。

美國反種族歧視示威開始蔓延至社會各領域,有論者批評運動開始「越跑越偏」,部份做法也為政治「過份正確」,你如何看?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林東蔚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