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2019冠状病毒疫情

陈柏谦:台湾“小明”争议,无关人道关乎事实

我们选择了什么,未来就要承担什么。

2020年2月19日,游人在桃园国际机场的电梯上。

2020年2月19日,游人在桃园国际机场的电梯上。摄:陈焯煇/端传媒

刊登于 2020-02-21

#新冠肺炎#台湾#陈柏谦#评论

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持续扩散与增温,曾经历过2003年SARS爆发的惨痛经验的台湾政府与社会,这一次都在第一时间上紧发条、全面戒备。早在农历年前的1月20日,卫福部疾病管制署就已宣布成立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由疾管署长担任指挥官,统筹整合各部会资源、人力。随著中国大陆1月23日宣布将最早爆发疫情的武汉市“封城”后,台湾更在除夕前一天,迅速将指挥中心升级,直接由卫福部长陈时中担任指挥官;疫情指挥中心几乎每天召开记者会,巨细靡遗公布疫情最新信息以及种种陆续出台的应对政策。

或许正因如此,整个台湾社会上上下下每一个人,似乎都开始置身于“防疫如同作战”的“准战备状态”中,口罩、酒精、自主健康管理、居家检疫、病毒传播途径等等与防疫相关的名词概念与信息,成了台湾人生活中每天优先关切的焦点。

事实上,严肃面对疫情并且快速反应的防疫决策,很大程度确保了台湾在此次似乎仍看不到尽头的全球疫情中,至今仍能相对有效地掌握与控管疫情。

然而,整个社会对疫情的高度关注,以及压缩在短时间内巨量防疫信息的频繁放送,也在无形中促成了台湾社会对于疫情的集体恐慌与焦虑。而更棘手的是,这样的恐慌与焦虑,更在近年来台湾社会对中国大陆持续上升的矛盾、对立与不信任情绪的加成下,强化了某些刻板印象与偏见,进一步放大甚至正当化了我们(过去即已隐然浮现)的负面情绪甚至仇恨。而最严重的是,这更可能因此阻碍、扼杀了我们实事求是地理解、与讨论政策的一切可能性。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