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深度

【重磅调查】中缅穿山甲走私:易买易卖,“就像淘宝购物一样”

从大城市到小村庄,从实体店到网络销售,从街市到餐厅……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缅甸的穿山甲交易无处不在,毫无节制。

缅甸勐拉,出售穿山甲等野生动物制品的商贩。

缅甸勐拉,出售穿山甲等野生动物制品的商贩。摄:Taylor Weidman/Getty Images

特约撰稿人 徐佳鸣 Tin Htet Paing 发自缅甸

刊登于 2019-12-26

#穿山甲报告#野生动物走私

编按:穿山甲的走私,正让这一物种走向灭绝。自2019年1月以来,来自15个国家或地区的30多名记者,就穿山甲非法贸易,进行了大范围的跨境调查。全球故事《穿山甲报告:一段通向灭绝的旅程》及随后的报导显示,非洲和亚洲的犯罪集团正在共同努力,又互相竞争,以满足中国和其他市场对穿山甲的无尽需求。

在缅甸,穿山甲属于保护级别最高的动物之一,而且缅甸本国并没有消费穿山甲的习惯。根据2018年修订《生物多样性和保护区保护法》,分布在缅甸的中华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属于受保护级别最高的动物。因杀害、狩猎、伤害或买卖穿山甲或其制品而被定罪的人可被判入狱三至十年,并处以一百万缅元(668美元)的罚款。

据缅甸政府,自2018年5月新法修订以来,已有6人因穿山甲交易被定罪,并缴获284.5公斤穿山甲片,这比该法从1994年颁布以来的24年查获地都要多。但是,要想保护穿山甲,这只是杯水车薪。缅甸是各种野生动物非法走私到中国的主要过境路线之一,市场上的穿山甲,绝大多数都会进入中国。

作为《穿山甲报告》的一部分,本文记者徐佳鸣和 Tin Htet Paing 于2019年11月暗访缅甸各地,尝试曝光穿山甲进入中国的种种渠道。两位记者发现,在缅甸,穿山甲走私猖獗,并且因由网络交易,更难监测。中缅双方,尚无有效的杜绝机制。

2019年11月底,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的一条普通街道上,在拥挤的民居和小商店之间,有一家出售野生动物制品的商店。记者走进店里,与店主简单地交谈了几十分钟后,店主就将3片穿山甲的甲片交到了记者手中。

这家商店很适合做这种交易,豹子皮与鹿角做成的椅子摆在门口,一些羚羊、鹿头的装饰物则挂在墙上。店主亮播青(中文姓名)是位缅族老者,看起来颇为稳重,语速不快。他对中国人想购买穿山甲并不奇怪。中国人购买穿山甲,一般用作中药里的一味,也有人用宽大厚实的印度或非洲穿山甲片做雕刻。甚至,很多人还曾一度因盗墓题材小说和电视剧的流行,而购买虚构世界里“辟邪”的“摸金符”的穿山甲爪子。

亮播青从容地从抽屉里拿出两个塑料袋,一包是棕色、宽大厚实的甲片,一包是更小、颜色更深的甲片,两包重量各自在0.5公斤左右。他告诉记者,前者来自印度,后者来自缅甸,“是山上的人带来的”,都是近一周才到的新货。

印度穿山甲被一些中国人认为药效较弱,价格较低,其甲片宽厚,也可被用来雕刻。而甲片更小、颜色更深的(估计是分布在缅甸的中华或马来穿山甲)穿山甲片更受中国人欢迎,经过炒制,可以成为一味中药。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