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网易、高以翔、华为251⋯⋯中国网络民族主义为职灾“让位”?

当中国互联网上的民族主义话语“让位”给阶级话语的时候,真的做到了无缝切换吗?

2019年12月7日,爱国团体在湾仔港湾道花园发起集会。

2019年12月7日,爱国团体在湾仔港湾道花园发起集会。摄:林振东/端传媒

比利小子

刊登于 2019-12-08

#互联网#比利小子#评论

过去半个月,中国大陆连续发生了三起与劳工权益有关的事件,其中一起还与明星企业华为有关——

11月28日,华为前员工李洪元在各大网络平台称,2016年他曾内部举报所在部门的造假行为,2018年他未获续约。他接受了这一决定,与公司谈判后,他的离职补偿金从通常的“N+1”(N为在公司的工作年限,以该年限加一再乘以月薪是中国大陆常见的离职补偿金数额)调整为“2N”。

但在2018年底,李洪元被深圳警方拘留,前后共被羁押251天,警方变换了三种涉嫌罪名进行调查,检方最终认为证据不足未予起诉。李洪元最后获10.7万人民币的国家赔偿金。中国网民将这件事称为“251事件”。

网民针对华为的评论也经历“逆转”。过去一年,作为中美对抗标志的“抗击外敌的英雄”,华为人设一夜崩塌,变成了人人唾骂的“无良资本家”。然而,当中国互联网上的民族主义话语“让位”给阶级话语的时候,真的做到了无缝切换吗?本次事件给了我们一个不错的观察窗口。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