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李柏升:面对连续断交,台湾援助式外交的未来何在?

由于早期缺乏资本,但为了维持外交又必须提供发展援助,台湾很早就开始了以服务而不是资金为主的发展援助模式。

台湾汉光演习期间,当地居民在嘉义县南部高速公路附近的屋顶上悬挂台湾国旗。

台湾汉光演习期间,当地居民在嘉义县南部高速公路附近的屋顶上悬挂台湾国旗。摄: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19-09-25

#台湾外交#中国外交#台湾#评论

索罗门群岛以及基里巴斯纷纷宣布与台湾(中华民国)中止正式邦交关系并与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邦交。这个断交不意外的,又成为台湾的政治攻防筹码,执政的民进党将这断交视为是中国欺压台湾的又一明证,并且为了应和总统大选的主线,蔡英文总统将整个打压上升到反对一国两制的层次。

相对的,因为蓝营在断交时仍然陷在郭台铭是否要选、韩国瑜是否会被撤换等等问题中,无暇对断交事件给出较为一致且有力的回应。蓝营只能应和北京的说法——这是由于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识所以外交地动山摇。

事实上,大部分台湾人对于索罗门群岛在哪,大概完全不会有概念,整个断交事件也只是被视为台湾与中国在国际政治上角力的另一个事例。而邦交国持续减少对于台湾的国际地位到底有什么影响,国际法专家宋承恩在两年多前已经专文处理过,本文就不再赘述。我想提出的,是一个比较少被人讨论的面向——国际发展援助的面向。

通常我们见到的媒体报导都是,中国用承诺比台湾更为大量的国际援助资金,来买断台湾的邦交国。这种报导反应了一部分的事实,但在这种报导当中没有提到的是,台湾其实大多不是用金钱的方式做国际援助。台湾与中国在“买断”邦交国上的竞争,不仅仅是对于台湾的国家地位的竞逐,更是不同发展模式间的竞争。要理解为何会有这种竞争,我们必须从国际发展援助的历史中寻找答案。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