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深度

曾经监督政府的报纸,现在帮政府做微信号运营

市场和审查的双重压力下,一些报社向政府推出新闻服务,比如政务账号代运营、发宣传稿,甚至把编辑直接派到政府办公室办公。

近几年,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和政府审查的双重挤压下日趋衰落,为了“求生”,它们转而承包了政府的政务宣传需求。

近几年,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和政府审查的双重挤压下日趋衰落,为了“求生”,它们转而承包了政府的政务宣传需求。摄:Wei Liang/CNS Photo/VCG via Getty Images

特约撰稿人 于文乐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9-07-30

#政务新媒体#媒体产业#中国大陆

“我感觉我快要失业了。”5月25日以来,焦虑弥漫在张玲任职的广东某报社。

当天下发的一份政府通知要求:“对不符合上级规定的政务新媒体立即启动关停程序”。政务新媒体,指中国大陆各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在微博、微信、抖音、头条等第三方平台上开设的账号(亦包括其自行开发的移动客户端等),用于发布各机关权威资讯、政策及领导动态等。不少政务新媒体会依据所在平台的属性,采取“人设化”的运营策略,即赋予账号鲜明的个性,并善用各类网络语言,拉近与网民距离。

这其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便是“@共青团中央”微博、微信账号——自称“团团”,“敢于在公开场合表达爱国情感”。2013年成立后,“团团”在曝光“台独”、“港独”艺人、揭批“精日”分子、反对侮辱革命英烈等事件中频频发声,并吸引、制造了大批被称为“小粉红”的网络爱国青年。他们常与批评中国现状的自由派公知发生激烈争论,还会翻墙到Facebook等平台声讨“台独”、“港独”和一切“反华力量”。能在舆论场上凝聚如此强大的民族主义声量,“团团”微博号功不可没。截止发稿,@共青团中央在微博上已积累了970多万粉丝。

据《人民日报》报道,截止2018年底,全国各级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开设的政务新媒体已达17.87万个。它们中的多数将会在这次整顿中关停。依照通知:区级政府在同一平台只开设一个政务新媒体账号,其下辖部门及街道原则上不再单独开设。

在这波关停潮中遭受冲击的,亦包括各类传统媒体。近几年,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和政府审查的双重挤压下日趋衰落,为了“求生”,它们转而承包了政府的政务宣传需求,并形成了一整套多元化产品。比如,张玲的工作就是运营多个区级及街道政务微信公众号。如今,作为顾客的政府开始削减消费,这令张玲和很多同事陷入了无事可做的尴尬。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