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端 × 华尔街日报中美贸易战

华尔街日报:中国为何决定在对美贸易谈判中采取强硬立场?

据了解中方想法的人士称,中国之所以在贸易谈判中采取最新强硬立场,是因为北京方面曾把特朗普近期的一些表态和行动视为美国准备作出让步的信号。中方的最新强硬姿态令白宫感到惊诧,且有可能破坏贸易谈判。

2017年11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2017年11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摄:Qilai She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华尔街日报记者 Lingling Wei / Bob Davis

刊登于 2019-05-10

#中美贸易战#端 x 华尔街日报

本文原刊于《华尔街日报》,端传媒获授权转载。目前,《华尔街日报》中文版全部内容仅向付费会员开放,我们强烈推荐您购买/升级成为“端传媒尊享会员”,以低于原价 70% 的价格,畅读端传媒和《华尔街日报》全部内容。

据了解中方想法的人士称,中国之所以在贸易谈判中采取最新强硬立场,是因为北京方面曾把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近期的一些表态和行动视为美国准备作出让步的信号。中方的最新强硬姿态令白宫感到惊诧,且有可能破坏贸易谈判。

中美两国定于周四在华盛顿重启高级别谈判,但外界预期和风险已发生重大变化。一周前,外界还认为双方谈判人员将接近达成协议。但现在,他们正试图避免谈判破裂。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周三正式提交文件,将从周五凌晨00:01开始把针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税率从当前的10%上调至25%。作为回应,中国商务部表示要采取反制措施,但未作具体说明。特朗普周三晚间在佛罗里达州的一场竞选集会上称,中国领导人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破坏了协议”。

在当前的谈判中,美国认为中方已经同意详细列明将要修改的法律,以落实谈判所达成的贸易协议。中国则表示无意这么做,由此引发特朗普周日威胁上调关税,把双方的分歧公开化。

据关注谈判进程的人士称,中国政府决定在谈判中采取更强硬的立场,这促使双方的交锋更加激烈。这些人士称,中国政府之前认为美国准备作出让步,因此胆色更壮。

据这些知情人士称,特别要指出的是,北京方面认为特朗普威胁美联储主席鲍威尔(Jerome Powell)降息的举动表明,特朗普认为美国经济脆弱程度超过他所声称的水平。

特朗普还多次宣称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保持友好关系,并称赞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对购买更多美国大豆的承诺,这让北京方面进一步受到鼓舞。

在4月30日的推文中,特朗普在抨击鲍威尔的同时称赞了中国的经济政策,尤其引起高级官员们的注意。特朗普写道,中国正加大经济刺激力度,同时保持低利率,而美联储却在不断加息。

中国商务部下属智库的分析师梅新育表示,如果你们的经济没有变弱,为何你会一再要求美联储降息。如果美国的决心有所动摇,北京方面就会想,即使中方立场更为强硬,美国也仍愿意达成协议。

然而,与中方的评估相反,美国经济依旧表现强劲。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美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增长3.2%,增幅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2.2%。上周五公布的美国4月份就业报告显示,失业率降至3.6%,为近50年来的最低水平。

但同时,中国经济在连续数月疲软后已在今年企稳。虽然4月份中国出口意外下滑,但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6.4%,超出市场预期。

中国经济形势整体改善,以及最近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让中国政府在贸易谈判中更有信心。约40位外国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出席了此次论坛。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中国问题专家李成表示,中国领导人认为出席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国元首人数众多,表明中国在改善与其他国家和美国商界的关系方面拥有更大影响力,中方因此决定采取强硬姿态。

如果中国误读了这些信号(反之亦然),这种情况也不会是第一次。

中美贸易谈判的历史充满了误解,因两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截然不同,难以摸清楚对方的意图。

以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的谈判为例,当时中国总理前往华盛顿谈判,误以为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Bill Clinton)会批准交易。双方在北京的谈判即将结束时,时任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确信中方是在哄骗她而中止谈判,但后来却再次回到谈判桌达成了交易。

曾担任白宫贸易谈判人员、近期加盟律师事务所Akin Gump的Clete Willems称:“中国在谈判过程中经常拒绝作出具体承诺。这些都是有难度的事,但对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除定于周五提高现有对华关税外,特朗普还表示,计划很快对价值3,25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25%的新关税,此举将给消费品带来广泛影响。

美国的激进反应起初给刘鹤本周的华盛顿之行蒙上阴影。刘鹤现定于周四率领中方代表团赴美谈判,比原计划的时间晚一天。刘鹤定于周四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以一对一的形式共进晚餐。

与之前几次赴美磋商不同,这次刘鹤没有挂习近平“特使”的头衔,意味著他没有权力作出重大让步。中方代表团人数也较原计划的100多人有所减少,不过,代表团成员也将包括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和财政部副部长廖岷。

矛盾信号的又一个明显迹象是,特朗普政府官员此前认为他们已明确表示厌倦了谈判,认为中国政府是时候该做出修改法规的具体承诺,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禁止强制转让美国技术。

白宫办公厅代理主任Mick Mulvaney上周的言论应会让人对美方的这一想法有深入了解。他当时在洛杉矶称,谈判不会永远进行下去。他表示,在任何谈判中,若某个时刻双方正接近达成协议,那么就继续谈判吧;反之,某个时刻会举起手说谈判永远不会有结果了。

但就在这次会议上,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释出了相反的信号,称相关会谈正进入最后阶段。

在中美将于周四重启谈判之际,一大疑问仍存:中国是否会同意美国的要求,修订法律以落实贸易协议条款。北京方面认为,这将有损中国主权,而且落实所需时间过长。但中国在此前一些贸易协议中曾作出过类似承诺,包括2001年加入WTO的协议。

美方官员称,中国政府未能兑现那些承诺。中国已承诺进一步开放国内经济。

哈佛大学(Harvard)法学院教授伍人英(Mark Wu)表示:“美国这种多管齐下的方式是正确的,不能单纯依赖承诺,还需要中方切实修改法律,这样才能确保中国领导层的意图充分传达给各级地方政府。”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