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特朗普来了

黎蜗藤:与习近平通话,特朗普真“重设”了对中政策?

如果美国不否定“一个中国”,但通过解释一个中国政策,加入新内容,中国仍然难以接受。

刊登于 2017-02-11

#中美关系#特朗普来了#特朗普#美国

特朗普日前去信习近平。
黎蜗藤:特朗普终于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了电话。在通话的前一天,白宫才发放消息,指当天特朗普给中国写了一封恭贺新年的信。

美国时间周四晚上,特朗普(川普)终于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了电话,承诺会遵守“一个中国”的政策(honor our "one China" policy),引起中美台三方极大关注。

特朗普年代,不明朗的对中政策

特朗普上任以来,中美关系一直不明朗。在大选中,无论在经贸方面还是在国家安全事务方面,特朗普都不断攻击中国。他身边的顾问和内阁成员有不少“反中派”(中国官媒《环球时报》美其名曰“疑中派”),其中尤其以长期指责中国贸易政策,写过好几本“反华”著作的经济顾问内瓦罗(Peter Navarro)为最。国务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在国会确认的听证会上,还声称要阻止中国船舰接近南海人工岛,引来中国抨击。

特朗普上任后对中国的冷淡,甚至可以用“刻意”来形容。当选后第六天才和习近平通电话;在中国新年,特朗普也一反历任总统的传统,没有向美国华人恭贺新年,仅由国务院发不足一百字的声明了事。虽然新年期间,“第一小姐”伊凡卡(Ivanka)和五岁的孙女 Arabella 到中国驻美大使馆出席活动,多少平衡了一下,但并不足够。这次电话,更是在特朗普在上任接近三周时发生,对中美两个大国来说,显然是“迟来的通话”。

中国原先对特朗普上台毫无准备,事先更完全错判了特朗普的外交思维。最令中国震动的,莫过于特朗普摆出的不一定承认“一个中国”政策的姿态。去年年底,特朗普以当选总统的身份“破天荒”地与台湾总统蔡英文通电;此后又强调,一中政策也可以重新考虑。顿时,美国的东亚政策焦点,就转移到台湾问题上。

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与对日本及韩国摆出的亲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韩国总统朴瑾惠是最早在特朗普当选后与他通电话的外国领导人,美国多次重申继续在韩国部署萨德,保卫韩国。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是国际领导人中,最早和特朗普会面的一个。本周五(2/9),安倍访美,又将成为特朗普上任后最早会面的东亚领导人。特朗普甚至自掏腰包,邀请安倍在周末到自己拥有的位于佛罗里达的度假村 Mar-A-Lago Resort 做客,共打高尔夫球,期间还会一道乘坐“空军一号”总统专机,一起吃四次饭。

美国防长马蒂斯(James Mattis)第一次就出访目的地就是东亚。访韩时,继续强调部署萨德计划。访日时,重申钓鱼岛属于《美日安保条约》的覆盖范围(本届政府第一次作出这种承诺)。尽管他强调要用外交手段解决东亚问题,却私下把中国在东亚的行动与战略目标,视为“回复明朝的进贡体系”(“天朝主义”),并向日本官员表示无法接受。

可以说,除了退出TPP之外,美国在东亚的姿态,不仅没有像一些分析那样要抛弃东亚盟国,反而巩固甚至加强了同盟关系。可见,特朗普总统和内阁对东亚安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并不在奥巴马政府之下,而且新政府显示出区别于奥巴马时代的“只说不做”的外交作风。看得出,东亚对美国来说,不是一个可以放弃和交换的筹码。

不得不打的电话

中国对特朗普的冷遇甚至“挑衅”,在行动上摆出一些强硬姿态:比如在南海夺走美国无人潜航器、继续军事化南海、以及航母首次进入南海演练等。但中国在对美外交上都倾向谨慎和低调。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美贸易战没有赢家;外长王毅强调,中美两个若冲突,两败俱伤。阿里巴巴主席马云与特朗普见面,强调中国能帮助美国振兴经济。特朗普退出TPP,“御用鹰派”《环球时报》也坚称不会“取而代之”。即便对特朗普在一个中国政策上的挑衅,除了《环球时报》外,其他媒体大都没有猛烈抨击。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罕有地用英文接受采访,也只限于强调“一个中国的原则”,而没有指责美国。对不熟悉的特朗普“新型外交”,中国的态度是谋定而后动,想要先搞清楚特朗普到底想怎么样。中国外交学者智库等也在华盛顿积极活动,试图弄清楚华府的动向。

中国的外交力度,反而集中在打压台湾。

从多方面来看,这次中美通电,是“不得不进行”的电话。

第一,特朗普上任后,已经和18个国家领袖通电,而被视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的中美领袖还没有通电,怎么样也说不过去。在通话的前一天(2月8日),白宫才发放消息,指当天特朗普给中国写了一封恭贺新年的信。这是特朗普上任后首次向中国表达善意。但当即被媒体解读为美国只肯给中国写信,连电话也不肯打。现在还不清楚通电是否在写信之前就已经安排。但显然,中美通电已是极敏感的话题。

第二,日本首相安倍访美规格极高,可以与2014年习近平及奥巴马加州庄园会谈类比,加上马蒂斯访日对中国的冲击,若继续冷落中国,则美国的东亚关系太失衡,违反张驰之度,不利于美国保持灵活的姿态。反过来说,此刻和中国亲善一下,会在美日谈判中获得更大筹码,对美国也更有利。

第三,蒂勒森上任后,积极为特朗普在前两个星期外交上的惹下的麻烦“打扫战场”,他劝说美国不应该以“一个中国”作为谈判筹码,此次通话和他的大力推动有关。根据《卫报》引用匿名人士的说法,白宫在本周开始寻求和习近平打电话,但由于“一中问题”谈不拢,所以电话一直无法打成。直到星期四通话当天,蒂勒森向特朗普进谏之后,特朗普才同意让步说出“一中政策”。

新闻稿中的玄机

特朗普和习近平的电话,说出了习近平想聼的话,这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是一件好事,但现阶段,中方还不适宜过高地估计这次的电话。

首先,虽然白宫新闻稿形容为很长的电话(lengthy),又说讨论了“无数”议题(numerous topics),但这大概只是特朗普政府常见的浮夸文风。从中方详细的文稿看,实际通话内容只是双方交换了立场,远远谈不上“很长”;所谓讨论了很多议题,不过是习近平强调中美之间有很多共同利益;没有提及讨论过具体的问题。总之,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其次,近年中国喜欢强调习近平“应约”和某位外国元首电话;“应约”这个字眼,在中国看来,是别人有求于己,满足了“天朝上国”的心理需要。假若卫报重建的时序正确,这次是美国主动,但中方文稿中,却没有出现“应约”一词,可推估双方台面下交手的相对气势。

特别是,白宫强调是“在习近平的要求下”,特朗普才说出“确认我们的一个中国的政策”(President Trump agreed, at the request of President Xi, to honor our "one China" policy. )。在中国的新闻稿中则隐去了“习近平要求”这点。以前,美国外交新闻稿一般也不会这么强调。白宫新闻稿这样做,无非是特朗普摆出姿态表明美国是庄家,中国有求于美国。根据中国的逻辑,这次电话,在某种程度上,中国还落在了下风。

第三,Honor 这个动词,在美国关于中美关系表述中很少见。参照以往美国总统在提及一个中国问题上的用词:列根(雷根)用的是“坚定地坚持立场”(firmly adheres to the positions);老布什(老布希)的用词是“坚定地承诺这些原则”(firmly committed to the principles);克林顿政府最早正式规范化(formulate)一个中国政策,以后的用词是“重申美国一贯的承诺”(reiterated America’s longstanding commitment),或者“重申美国的坚持”(The United States reiterates that it adheres);小布什(小布希)的用词是“强烈支持”(strongly supports);奥巴马的用语为“跟随一中政策及遵守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follows its One China policy and abides by the principles of the three U.S.-China Joint Communiques.)。(注一)

虽然白宫新闻稿中的用语未必能要求如此正式(也未知Honor这个词是否特朗普的原话),但这个词与以上的用词,有一些语感上的轻微区别。它虽然也能解释为保持(承诺)的意思,但隐喻著“我保持这样的承诺,只是一种出于善意”。

第四,新闻稿中继续强调,一个中国政策是“我们的”政策,隐喻解释权仍然在美国一方。这当然是美国长期坚持的做法,以说明“一个中国政策”不等于中国说的“一个中国原则”,而且也是可以改的。

以往,美国政府提及一个中国政策的时候,一般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为基础。但是,国会在2016年5月17日通过没有法律效力的共同决议案(concurrent resolution),把对台湾的“六项保证”(six assurances)列为美国对台政策的基石。今年2月,蒂勒森在确认听证会上,书面答复质询,强调“六项保证”也是一中政策的一部分。这对中国来说,仍然是不好的消息。美国以后会如何演绎“我们的一中政策”,值得关注。

中美关系未能乐观

事实上,美国在现阶段就会否定“一个中国政策”是不可想象的,美国也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一直保持之前的含糊态度,否则中国很难和美国展开谈判。这点蒂勒森做出了正确的判断。特习通电,在表面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这不意味著,美国在接下来的中美谈判中,会放弃以台湾作为施压中国的手段。遏制中国,是少有的共和民主两党都支持的政策,特朗普和建制派的差别只是对一个中国的态度。中美之间的固有矛盾摆在那里,特朗普的谋士们的立场也清晰不过,美国已频频作出加强盟国联系的举动,特朗普说话是否算数也难以估计,蒂勒森对特朗普有多大影响力仍有待检验(比如,蒂勒森提出的副外长人选就被特朗普否决)。如果美国不否定“一个中国”,但通过“解释一个中国政策”的含义,以“切香肠”的方式加入新内容,中国仍然难以接受。

因此,要说特朗普重设(reset)了和中国的关系,显然言之过早。

(黎蜗藤,旅美历史学者,哲学博士,近年专注东海与南海史、国际法与东亚国际关系)

注一:依序为:1982年4月5日里根给邓小平的信、1989年2月25日老布什访京讲话、1994年9月7日克林顿政府国会听证、 1997年10月29日克林顿在中美峰会上的发言、1997年10月29日中美共同声明、2001年4月25日小布什接受CNN采访、2009年11月17日中美联合声明。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