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五四百年

朱学勤:在“之”字形百年曲折中,重新反思五四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实际上是披着五四的叛逆外衣,来实现了五四的遗愿,被迫害者也应该想到。他是以打击五四型知识分子的方式,完成了被打击者在五四前后他们共同呼唤的事业——改造文化,改造人性。

2019年4月29日,河南安阳市贞元广场,有中学生举行“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2019年4月29日,河南安阳市贞元广场,有中学生举行“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图:IC photo

刊登于 2019-05-04

#朱学勤#五四百年#评论

【编者按】本文为著名历史学者朱学勤在香港中文大学博群计划思想沙龙“思托邦”的演讲实录,文字经作者审定,并有重要修订。端传媒经朱学勤先生授权刊发,以飨读者。

每年到五四,会有三种声音。

第一种当然就是官方的声音,所谓“主旋律”。你去看人民日报、新华社、CCTV,它们会抢着说,五四的旗帜是“爱国”与“进步”,而不是其它。相信很多大陆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听到的“主旋律”、读到的教科书都是这样说的。

每当这种声音出来的时候,我们会听到民间知识界的第二种声音说:不对,当年五四运动的旗帜不是爱国与进步,是“德先生”与“赛先生”——“民主”和“科学”,明明是写在五四历史上的两个口号,怎么被改成“爱国”与“进步”?

我属于第三种声音,另类。这第三种声音想表达的是什么?首先,历史不容篡改。从历史事实说,肯定是“民主”与“科学”,而不是“爱国”与“进步”,其次,五四需反思,需超越。“民主”与“科学”,当年前者比后者影响大,后者且不论,我们今天只讨论“民主”,当年追求的是哪一种“民主”?那时世界上有两种民主,一是法国革命式、俄国革命式的所谓“大民主”、“直接民主”,还有一种是英、美式的代议制民主,香港因为有英国人留下的制度传统,在座者可能比较熟悉,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为“小民主”、“间接民主”。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