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2019两会总结】吴强:“习跃进”或逢调整,“减税”作为“政治让步”的意义

人民的力量,包括革命的可能,无论是基于虚构还是恐惧,久违地进入中国最高级别政治议程中。这或许是修宪一周年以来,甚至传言中2012年所谓“未遂政变”以来,中国政治最为积极的变化吧。

2019年3月15日,北京举行的人民大会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会议前,游客戴著一顶带红星的帽子在天安门广场等候。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2019年3月15日,北京举行的人民大会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幕会议前,游客戴著一顶带红星的帽子在天安门广场等候。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19-03-17

#2019中国两会#评论#吴强#中国大陆

和往年相比,2019年的中国“两会”并没有多大不同:一次人民代表和委员们参政、议政的短暂年会,但是通常只见各种拥护、赞扬之词,听不到多少向总理、部长及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和最高检察院检察长的质询。其实,“两会”倒更像是一场发生在中国的行政长官们、与规模庞大更甚代表或委员总数的媒体记者们之间的交锋——虽然大多数问题也是事先安排好的。

论两会的戏剧性,今年不若2012年薄熙来和温家宝相互“斗法”那般惊心动魄,也没有去年记者席上“红衣小姐”和“蓝衣小姐”的“白眼之争”;但今年也有凌友诗这样的台籍港区政协委员发言时的矫揉造作,还有教育部长陈宝生刻意使用互联网俗语回应记者提问(编注:被问及课业负担问题,陈宝生用“学生不高兴,就是宝宝不高兴;宝宝不高兴,后果很严重”来回答)。不过,在代表和委员几近不动声色间,这个中国政坛每年一度少有的公开窗口,还是流露出一些不同寻常的迹象——比如提出今年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负担近两万亿元。尤其当这些迹象发生在十九届中共二中全会——同时是去年修宪大会——后的周年时,显示出中国政治正在发生一次悄悄的路线调整。

这一调整发生的时机,酷似1958年和1978年“大跃进”和“洋跃进”的两次调整,也类似1974年、1989年两次整顿,因而再次反映出中国政治的政治周期,使得今年的两会在理论上颇具如选举社会下才有的“换届效应”:两届任期中的期中选举给予选民机会修正他们对政治家的评价,并可能因为在任者的过度寻租而触怒选民导致弹劾。譬如尼克松的下台和克林顿的被弹劾案,都发生在他们的第二个任期上。

中国政治过程缺乏如此的民主约束,但因为过度寻租行为更为夸张,因此在事实上引发国内外巨大反弹,造成和“弹劾”差不多的效果——过去下半年以来的政治气氛,因突击修宪的政治紧张而引发改变,同时中国政治和公共议程的设置,被中美贸易战裹挟。因此,当整个2019年的两会气氛和一年前的热闹大相径庭,听不到有关“中国制造2025”的任何声音时,便让人怀疑过去几年鼓励“国进民退”的“习跃进”路线遭遇调整。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