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深度

在基因编辑宝宝出生之后,他回避了科学伦理的大部分问题

这是一场“风险远大于收益”的人类基因实验。但问题是,他为什么还要跨越红线?

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科学家贺建奎。

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科学家贺建奎。摄:Mark Schiefelbein/AP

端传媒记者 李由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8-12-01

2018年11月28日,在全球科学界的关注下,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学副教授贺建奎出现在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的香港会场。两天前,他因基因编辑婴儿一事,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

“一对基因经过修改的双胞胎婴儿已于11月健康诞生,基因编辑使她们将来可能具有天然抵抗艾滋病的能力。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早先曝光的视频中,贺建奎如是宣布。

贺建奎和其团队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了受精卵的基因,令一个名为CCR5的基因失去作用,这个基因是HIV病毒入侵肌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这一技术并非贺的首创,而在2012年就已问世,并由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应用于医学、动植物育种等领域的研究。但因涉及伦理问题,针对人类的基因编辑几乎是行业禁区,数名曾尝试类似实验的研究者,都在胚胎发育的极早期就中止。

法律亦有严格约束。根据2003年中国科技部颁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对人体胚胎实施基因编辑的培养期不得超过14天。而贺建奎不仅在人体上做了不被允许的基因增强临床试验,还将胚胎完全发育直到诞生,因此被视作大步跃过了科学伦理和法律的底线。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