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读者来函:新马来西亚下的华裔——我爱国家,但国家爱我吗?

吊诡的是,在换了新政府后,华裔却再一次成 了种族政治的牺牲者。

虽说巫裔在马来西亚人口最多,但华裔选票却有造王者之势,但吊诡的是,在换了新政府后,华裔却再一次成了种族政治的牺牲者。

虽说巫裔在马来西亚人口最多,但华裔选票却有造王者之势,但吊诡的是,在换了新政府后,华裔却再一次成了种族政治的牺牲者。摄:Mohd Firdaus/NurPhoto/Corbis via Getty Images

赖殖康

刊登于 2018-11-02

#马来西亚#读者来函

【编者按】有话想说吗?端传媒非收费频道“广场”欢迎各位读者投稿,写作形式、立场不拘,请来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读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马来西亚第十四届全国大选落幕已有数月,马来西亚独立建国以来首次出现政权交替,由民主行动党、人民公正党、土著团结党和国家诚信党组成的希望联盟(Pakatan Harapan)上台执政。

独立民调机构默迪卡中心的调查报告指出,约有95%的华裔选票投给了希望联盟,印裔有75%投给了希望联盟,而巫裔则出现了分歧,35-40%投给了前朝政府国民阵线(Barisan Nasional);30-33%投给了以推动宗教为目的的伊斯兰党(PAS);而投给希望联盟的仅有25-30%。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虽说巫裔在马来西亚人口最多,但华裔选票却有造王者之势,但吊诡的是,在换了新政府后,华裔却再一次成了种族政治的牺牲者。这话虽然言之过早,但从种种迹象来看极有可能成真。本文将从种族政治谈华裔矢志换政府的决心以及政权更替后产生的国家认同混乱。

一、种族不平等

熟悉马来西亚历史的读者皆知1969年时发生过513种族冲突,起冲突的两个种族正是华裔和巫裔。该冲突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称是当时全国大选后,反对党因胜利大肆游行庆祝造成激进人士不满,最终变成流血事件;也有说此乃前首相纳吉之父策划的政变,目的为推翻马来西亚国父敦姑阿都拉曼。历史真相为何至今不得而知,即便是询问生在该年代的长辈也只得如野史般绘声绘影的描述。

该事件的后续则直接影响了马来西亚至今的发展和走向。政府官方宣称这项冲突乃是由于种族间严重的贫富悬殊所致,进而推出了新经济政策(New Economic Policy),全力扶持土著(巫裔),以协助他们在经济上能追赶上富有的他族(华裔)。

新经济政策20年后,时任首相马哈迪(也是马来西亚现任首相)检讨该政策,另推国家发展计划(National Development Policy);该计划进行20年后则由前任首相纳吉改为新经济模式(New Economic Model)。然而,无论这些政策或计划的名称如何转变,其目的与宗旨皆是扶持土著以及奉行马来人至上的方针,因此也衍生出大学固打制、房屋固打制等等不平等的政策。

故此,身为被打压的华裔自然恳切政权轮替重新做回一等公民。曾经,由民主行动党、人民公正党(这两个政党目前是希望联盟的成员)以及伊斯兰党所组成的人民阵线橙皮书提出以家庭收入评定贫穷,而不以种族自然获得他族的踊跃支持,尤其是不断被打压的华裔。虽然人民阵线无法胜选也因内部无法协调而瓦解,但他们(尤其民主行动党和人民公正党)的形象与作风已深深烙在华裔的心中。

可如今再度拜相的马哈迪,本是国民阵线的领导人,也推行过土著至上政策的他再度归来,谈及国事时虽多称马来西亚人,但一旦触碰到贫富或经济问题,又再次老调重弹,不断放大华裔富有巫裔仍旧贫穷的说法,被批评的他更公开说歧视特定族群属正常。至此,华裔心中的担忧或许又将重现,政权交替看起来并没有换来平等对待。有趣的是,马哈迪组织的土著团结党始终离不开种族框架,即该党虽开放给非土著加入,但只能是附属党员,没有参与党选的资格。其实该党的名称已经说明一切,而身为首相而又是土著团结党主席的马哈迪,看来会仍旧会给予相当大的“关怀”给土著。

很多华裔或许早已经发现马哈迪本色仍在,但依然敢于推他上宝座的原因在于急于推倒严重贪污的前首相纳吉,但同时也和华裔政党的积弱不振息息相关。

二、华裔政党的积弱与再寻找

王赓武教授曾在《马来亚华人政治》一文里将华裔分为三组,分别是 (A)关心中国本土的华人、(B)内向于自我社群与文化的华人以及(C)希望效忠马来亚/马来西亚新兴国家华裔的华人。建国之际,C组华裔的人数最少,而A和B组的华裔占多数,但随著历史的推进,无法回归祖国留在马来西亚的华裔先辈即使如何不愿意参与政治,也必须为自身族群权益而间接参与,因此便自然倾向带有华人社会独立性的政党,国民阵线成员之一的马来西亚华人公会(简称马华公会)。

有评论员撰文指出,马华公会在六十年代因无法为华人争取政治利益(如教育课题等),便失去了华人代表性,但却因著它属于执政党之一而得以继续以“代表华人”的身份自居,因而每每在大选前皆抛出若马华公会失败则国会没有华人代议士之说,“恐吓”华社。马华公会在关键课题上总是无法为华裔争取到有利的筹码,是他们失去华人票的主要原因。

在马华公会的积弱不振下,马来西亚华裔的政治寻求和利益诉求自然便走向了其他以华裔为主的政党,其中包括如今已上台执政的民 主行动党。民主行动党虽然是个多元种族政党,但党内领袖与成员皆以华裔占多数,加上频频追打马华公会的种种不是,予人一种“代表华人”的感觉(或错觉),如马华公会多年无法争取到的承认独中统考文凭,民主行动党追打已久,甚至拍摄短片说只要上台执政,便“敢敢”立即承认统考文凭(虽然事后我们得知,已执政中央的他们并没有敢敢立即承认)。这种敢于向当权者不断呛声且处处维护华裔利益的作风,自然比那个处处低声下气,事事唯巫统事问的马华公会来得吸引。

华裔在政党选择上的转向在最近两届大选越发明显,加上前朝政府的持续腐败与贪污,促使华裔如大浪般倒向民主行动党的怀抱。然而,这股浪潮也是暗涌频生,如推举马哈迪为共主的举动招致部分华裔反对,虽然他们喊出了“骑马(马哈迪)杀鸡(纳吉)”、“制衡”甚至“相信马哈迪已改变”等说辞,坚定维护华社利益,可胜选后的情形却不如预想般美好。如上节所举,马哈迪重提华人富有论,更显得先前频频攻击马华公会的民主行动党,摇身一变,成了马华公会2.0。

马来西亚独立建国已有60年之久,华裔是否仍旧事事从华人本位思想出发值得深思,其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希望联盟执政中央,民主行动党秘书长林冠英出任财政部长时,凤凰卫视记者提问:44年后华裔重掌财政部,接下来有什么计划?林冠英的回答是,我不以华人自居,我是马来西亚人。

三、马来西亚人还是马来西亚华人

林冠英的回答引起满堂喝彩,脸书及各大直播平台也可看见华裔网民频频赞好,喜迎新马来西亚的诞生,也乐见善于理财的华人重掌财政部。

林冠英的这番言论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之后以马哈迪为主的政府,再次喊出了优待土著的方向时,那个自豪说出我是马来西亚人的领袖去了哪里?翻看民主行动党的《文良港宣言》有这么一 条:本党坚决反对把国民划分为“土著”与“非土著”,而如今种种土著优惠犹在,而首相再提土著需要继续扶持的种族性言论,试问新马来西亚又到底新在哪里了呢?

王赓武教授自己也观察到,除了上述A、B、C三个类别外,华裔已悄然衍生出了第四个D类别,即以马来西亚人的身份进行活动的华人,并认为华人的身份是其次的。

而把马来西亚人标签为华裔、巫裔、印裔的,正正是这个国家本身。

然而,事实是否如此呢?马来西亚华裔常有一种微妙的内外身份矛盾和挣扎,如与外国人见面时, 只要被叫“马来人”或 Malay 时,便会即刻反弹说自己是“马来西亚华 人”或Malaysian Chinese;但当我们来到同仇敌忾的局面时(如国际体育竞赛),则会高喊我是马来西亚人。对外国人而言,马来西亚人简称马来人并无不妥,但华裔知道马来人这三个字的负面意义,如需要被扶持和软弱等等,而这正是政府60年来积极推动且赋予巫裔的形象。

与南来的先辈们不同,回看多数华裔在国内中文媒体社交网站上的发言,不难发现大家都认同自身为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人,早已不认为自己是华侨,因此不应有种族之分。这种现象除了回应自身身份认同以外,更证明了种族政治始终活在马来西亚人当中。而把马来西亚人标签为华裔、巫裔、印裔的,正正是这个国家本身。是幸也是不幸,马来西亚人除了国族认同外还有族群认同,因此当国族外衣遭到侵犯时,便会回到同文同种的圈子里,寻求公平公正和平等的机会。

如今的局面是,华裔开始意识到这个政府对马来西亚人并不友善,而只想对马来西亚巫裔友善。有鉴于此,质疑民主行动党的声音越来越大,因为他们靠著代表华裔的形势上台,自然也受到苛责。可惜的是,大选时凝聚起来的全民力量,似乎再次分化回各族之间的政治利益拉锯。华裔心中或许都有个疑问:我爱马来西亚,但马来西亚爱我吗?

马来西亚人这个身份终究是个乌托邦,这里没有马来西亚人胜利的历史,因为叙事总徘徊在因时制宜的廉价分分合合中。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