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李立峰:用脸书真的“老”了吗?

时事和私事的关连,对成年人来说的确较为紧密。

人们用某个社交媒体平台来做甚么,始终也取决于使用者自己建立的使用方式,而不同年龄层的使用者,可能在使用方式上有不同倾向。

人们用某个社交媒体平台来做甚么,始终也取决于使用者自己建立的使用方式,而不同年龄层的使用者,可能在使用方式上有不同倾向。摄:林振东/端传媒

刊登于 2018-10-27

#李立峰#媒体观察

随著社交媒体使用普及化以及社交媒体平台的多元发展,近年的社会讨论,早已由“甚么人使用社交媒体”转为“人们使用甚么社交媒体”。在香港,“老人先用Facebook”,虽然不必符合事实,但几乎成了口头禅。对30岁或以上的市民来说,只要有兴趣的话,开始使用Instagram并不困难,但Snapchat却真的令不少稍为年长的人摸不著头脑。

对关注新闻传播的人而言,探讨的问题也可以从“甚么人使用社交媒体接触新闻”转为“人们使用甚么社交媒体接触新闻”。如果年轻人真的转向Instagram和Snapchat,这代表他们也会在这些平台上接触新闻信息和讨论时事吗?抑或对不同世代的使用者来说,不同社交媒体平台有明显的功能划分,有些用来谈时事,有些用来谈私事?

年輕人与长辈,谁喜欢在哪里看新闻?

人们会用某个社交媒体平台来做甚么,部份受该平台的“建筑特征”(architecture)影响,包括平台的基本功能设置、与别人建立连系的方式(如是否需要对方确认才能建立连系)、演算法(algorithm)等。另外,部分亦取决于各社会组织和机构有没有进驻该平台。例如在香港,Facebook之所以成为很多香港市民接触新闻的渠道,基础亦在于很多新闻机构和社会组织都在Facebook建立了专页。对使用者来说,在Facebook上追踪这些专页以及分享其内容是弹指之间的事,使用者也可选择“开地球post”,让所有Facebook用户都可以阅读到贴文内容。相比之下,虽然用WhatsApp分享时事信息也绝不困难,但若要一次过广传一则新闻内容,在WhatsApp上做,仍然不及在Facebook上那么简单。

当然,平台特征不完全主宰人们如何使用,同样是使用Facebook,有人极少谈论时事,有人不停转发新闻。人们用某个社交媒体平台来做甚么,始终也取决于使用者自己建立的使用方式,而不同年龄层的使用者,可能在使用方式上有不同倾向。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