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深度

中国“男子汉训练营”背后:变迁中的性别审美,与国家的中性焦虑

中国人为什么会对“男性气质”的缺乏感到焦虑?我们应该为“男性气质”缺乏感到焦虑吗?这一场焦虑与中国的社会变迁,又有何关系?

2016年5月17日,孙文麟(右)和他的同性伴侣胡文亮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举行婚礼。

2016年5月17日,孙文麟(右)和他的同性伴侣胡文亮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市举行婚礼。摄:VCG/VCG via Getty Images

端传媒撰稿人 李由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8-10-22

继中国官媒新华社与《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批判“娘炮”问题引发热议后,近期,“北京本色男儿俱乐部”再度成为中国社会的话题热点。

这家位于北京的培训机构认为,柔弱、胆小、多愁善感的男孩是“问题男孩”,是需要进行改造的对象。该机构提供的6800元人民币14天的课程,要求男孩们诵读《男子汉宣言》,训练“斩首行动”真人CS、摔跤、飞镖等男孩专属游戏,目的是培养出“阳刚、血性小男子汉”。

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男孩哭了,教练则会奚落讽刺,因为这里最主要的训练主题之一,便是“眼泪不能解决问题”。

对于这家机构的主创者而言,现在的训练强度其实已经大不如前。在十几年前,“鞭刑”、“罚吃辣椒酱”、“人格侮辱”才是主要的训练方式,而现在,已经改成了“更温和”的摔跤等对抗训练,但宗旨却是一以贯之的——越爱哭的孩子就会被“多摔上几天。”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