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风物深度

异乡人——方仁野:牛皮纸袋装的中餐外卖,曾为我挡住了门外的美国

从简单的白米饭到每周一次的中餐,从孤独的泡面到聚餐点外卖,再到逐步升级的年夜饭,终归是中国学生在海外重获故乡、重构故乡的过程。

在美国,我的胃总是身先士卒:最先受到文化冲击,最先水土不服,缓解思乡情的重任也由胃担任。

在美国,我的胃总是身先士卒:最先受到文化冲击,最先水土不服,缓解思乡情的重任也由胃担任。 插画:Rosa Lee

特约撰稿人 方仁野 发自美国芝加哥

刊登于 2018-10-11

#异乡人

汽车驶过偏僻的夜间公路,停在一栋平房前。一栋典型的美国乡村平房:盒子般四四方方,色彩单调,顶上挂着霓虹招牌,“Chinese Buffet”(中国自助)的字样闪闪发亮。

明天是高中开学第一天,此后我将在这个美国中部小镇度过四年时光。同届的中国新生家庭组织起来,特地在“中国自助”聚餐一次,方便相互认识,也让孩子在开学前再吃一次中餐。

当晚我和同学的确很快熟识起来,而“Chinese Buffet”却并不太中国。除了炒绿叶菜有些中餐的感觉,其他毋宁说是美式中餐:酸甜一切、油炸一切,比如著名的左宗棠鸡(炸鸡块裹甜酱)和咕咾肉。此外还有炸得过头的春卷、黏成一团的捞面……站在取餐处,我和新认识的同学面面相觑,在异口同声的疑惑中迅速结成深厚友谊。之后我逐渐发现,就像英国人喜欢谈论天气一样,抱怨食物是美国留学生永不厌倦的话题。在国内,大家会争论甜豆花还是咸豆花、甜粽子还是咸粽子。而在难以下咽的美式中餐面前,这种细小的分歧立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同仇敌忾。

总之,初到异乡,我的胃比大脑更早受到文化冲击。“Chinese Buffet”和我所知的中餐大相径庭。我熟悉的食材冠着熟悉的名号,味道却如此陌生。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