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伞运周年

《分域大道》导演Matthew Torne:公民意识活跃的新一代?我怕这来得太迟

真主角,其实是这座航拍下交叉垂直的城市,在无语夜幕下更萦绕魂魄⋯⋯

杜浩纶说:“没错,香港正经历某种创伤后遗,明白到我们能带来改变的力量如此微弱,确实令人沮丧。”纪录片《分域大道》导演杜浩纶。

杜浩纶说:“没错,香港正经历某种创伤后遗,明白到我们能带来改变的力量如此微弱,确实令人沮丧。”纪录片《分域大道》导演杜浩纶。摄:Stanley Leung/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Lo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8-09-28

#伞运周年#雨伞运动#香港

运动“流产”之痛,并发种种征状——自我否定、责备、失忆、背弃、一走了之,或所谓“暴乱”⋯⋯四年来,自愈抑或治愈,尚待处理中。沉溺于麻痺以至“自残”之间,可需借助外来力量?

928四周年来临,两部关于伞运的纪录片在港首映,一部是英国导演Matthew Torne 9月26日首映的《分域大道》,以无人驾驶鸟瞰视觉为垂直城市切片,疏导伞后创伤前因后果;而“伞创后遗”疗程,最终还需自我解决,把内窥镜插进香港身体器官,另一部是香港八十后导演廖韬的《扯旗、我要真普选和⋯⋯》(Like an abortion, for the very first time),待机四年才敢捡拾勇气在香港街头举办“928放映行动”,以放映游击重返“扩增”(Augmented)现场,她称之为“左胶自救”,让微光透现黑夜底层令人不堪的旺角“博奕”。

两位导演的专访,于928四周年之际接连刊出,作为伞运“创伤后遗症”(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的内外观照。

五段纠结人生镜头拉阔,《分域大道》真主角其实是航拍交叉垂直城市,在无语夜幕下更萦绕魂魄。

旧启德,出逃之门已关

2014风雨欲来,当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首映英国导演 Matthew Torne 关于黄之锋与马云祺两位社运少年的纪录片《未够秤》(Lessons in Dissent);彼时,这位英国导演还未取这个港式的中文名:杜浩纶。928四周年前夕,杜浩纶手执被大雨沾湿后干皱的登机证,飞越因沙中线停摆的九龙城,降落“启德”——跑道报废廿年、离境大堂只属集体回忆,香港后路渐被封杀⋯⋯《分域大道》英文名取为《 Last Exit to Kai Tak》,听来误导,“启德”意象所指,岂不有恋殖之嫌?

自2015年开拍这部当时暂名“Lion Rock”的伞后纪录片,因拍摄地点多在九龙湾和观塘,杜浩纶不时坐车路经太子道东:“相对香港人集体回忆中那个看似尚有选择、未来未算惨淡的年代,启德机场旧跑道至今仍在,只是悬于半空没去路。电影主题之一是:离开,逃出香港?抑或留下,为家园抗争?”他说,相比九七移民大潮,香港人现在的选择更有限:有能力走的,早就走了;或者是像片中拿外国謢照的何韵诗、刘伟德选择回流。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