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读者来函:泛政治化的中国高考作文,谁能遗世独立?

照我说,时代是时代了,可太过时代气息,反而就缺失了人间烟火气。

2018年2月26日,河北一间中学的高考百日誓师活动现场。

2018年2月26日,河北一间中学的高考百日誓师活动现场。摄:Imagine China

楊柳

刊登于 2018-06-12

#读者来函

【编者按】有话想说吗?端传媒非收费频道“广场”欢迎各位读者投稿,写作形式、立场不拘,请来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读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被单独拎出来讨论,专家教师及时分析解读,“段子手”发挥聪明才智反其道写出脑路清奇的“怪篇”,高考过来人和后继者搬来小板凳吐槽“吃瓜”。社交圈里好不热闹,各种刷屏眼花缭乱。

有没有觉得此情此景似曾相识?没错,全民热议高考作文,跟过年大家关注春晚简直一脉相承。与之相伴随的,还有近年来春晚那些被外界诟病的坏毛病,无意间也被高考作文偷学了过来,可谓某些从事教育事业的“不学好样”。

面对外界的批评,春晚导演组一直不敢明面承认他们的节目太过政治化,端架子,今年的高考作文也深受其影响。8套试题里,全国一、三卷,浙江卷,北京卷的作文题出奇地相似,浙江卷还是首次“沦陷”,究竟是不约而同碰巧为之,还是有意揣摩上意,谁也说不清楚。

我可以想见出专家们的分析言辞了,诸如“紧扣时代脉搏”、“极具时代气息”、“暗含时代主题”云云。他们说的非常正确,我举双手赞同,我也没资格反对。新时代新青年、绿水青山、新时代追梦圆梦、雄安新区……瞧,哪一个不是新近的热词,哪一个我们不是日复一日地听闻,哪一句不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难道还不够“时代”么?

活跃的政治氛围总是容易冲昏人的头脑,思政教育的大旗逐渐把人文社科领域泛政治化,使其丧失了原本的那份学术单纯,高考作文也成了人们打趣的申论写作。

照我说,时代是时代了,可太过时代气息,反而就缺失了人间烟火气;太过价值正确,反倒不利于培养学生群体应有的思辨精神。吊诡的是,从专家的口吻里,不难发现时代气息感强也成了作文命题的一种价值正确。

活跃的政治氛围总是容易冲昏人的头脑,思政教育的大旗逐渐把人文社科领域泛政治化,使其丧失了原本的那份学术单纯,高考作文也成了人们打趣的申论写作。我们不妨重新思考,高考作文的目的何在?通过这短短的800来字究竟想考察学生的何种能力?我不具备教育专家的见识和深度,仅从学生的角度浅谈一二。

一道出色的作文考题,不在于素材有多潮流,不在于多么刁钻的文字陷阱,不在于出题专家如何卖弄自己的文笔才华,而是它承载的思想性。

先来看看法国高考作文题,去年法国高中会考有这样几道题供任选:1.观察是否足矣了解?2.我有权做得一切是否都是对的?3.捍卫权利,就是捍卫自身的利益?回过头对比我们的高考题目,何者更有水准,何者更能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高下立判。拿到试题后,学生脑中闪现的是写一篇不那么真诚的讴歌文,还是具有个人独特见解或思想底蕴的文章,就足以衡量出孰优孰劣。

也许这样的思辨性要求太严,但至少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生活议题上,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审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不要求宏大,但求在既定要求有个性发挥的空间和观点多元的余地。考虑到现实因素,作文试卷为何不提供不同风格的题目任选,赋予学生更多主动选择权呢?一片又红又专的考题,真的承担得起“语文高考”这四个字的分量么?

不过我们这样批评高考作文看起来是不厚道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当社会许多领域都在朝政治化的方向狂奔,又怎能苛求高考作文遗世独立呢?

(作者为中国大陆高校学生)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