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深度

黎蜗藤:日本购钓鱼岛五周年──撬动半个地球局势的小荒岛

钓鱼岛本身缺乏经济军事价值,从钓鱼岛争议的产生开始,长期是政治斗争的棋子。

2015年1月26日,北京一间面馆以钓鱼岛为主题装饰,有巨大的钓鱼岛照片墙纸,服务生正执拾餐具。

2015年1月26日,北京一间面馆以钓鱼岛为主题装饰,有巨大的钓鱼岛照片墙纸,服务生正执拾餐具。摄:Fred Dufour /AFP/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17-09-21

#评论#黎蜗藤

5年前的9月11日,日本宣布购买钓鱼岛(钓鱼台、尖阁列岛),中国随即强烈反制。中日关系一落千丈,东亚从此动荡不安。这是东亚局势自1970年代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最动荡的五年,目前还看不到好转的迹象。小小荒岛,何以至此?

钓鱼岛列屿在台湾与琉球(冲绳)之间,是古代中琉航道的必经之路。它们面积窄小,距大陆大岛甚远,缺乏重大经济军事利益,以致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都只作为航海地标使用。中国古代航海指南中记载了钓鱼岛,琉球航海家也熟知这些小岛。清朝兼并台湾后,陆续有赤尾屿以东的“黑水沟”为中琉分界的记载,模糊地视钓鱼岛为其领土(注一),但对钓鱼岛的使用仍仅为航海地标而已。

到了19世纪,琉球与钓鱼岛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反而日益疏远。日本兼并琉球后,日本政府在1885年开始研究钓鱼岛是否可以被并入。日本中央政府虽认为这些“靠近中国国境”却“没有归属清朝之证迹”的岛是“无人岛”,但担心公开占岛会引来中国“猜疑”,于是决定暂时不兼并。甲午战争打响后,日本通过内阁决议兼并钓鱼岛(1895),日本因此认为,钓鱼岛不在《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土地的范围内。之后,日本人一直在岛上开发,直到二战期间才撤出。

二战后,《开罗宣言》与《旧金山条约》都没有规定把钓鱼岛“归还”中国,中国“光复”台湾时没有占领钓鱼岛,商讨战后和约时也没有提出钓鱼岛的领土要求。美琉政府把钓鱼岛纳入管治范围,当时两岸均无异议。美军与琉球政府对钓鱼岛实施松散但实在的管治。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