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记忆之战:一座二战博物馆如何成为民族主义论战焦点?

“围绕着二战博物馆的争议,背后有更大的问题,那便是执政党垄断政治记忆和历史的手法。”

端传媒记者 梁振岳 综合报导

刊登于 2017-03-28

#波兰

1939年9月1日凌晨,纳粹德国对波兰发动“闪电战”(Blitzkrieg,德军在二战时入侵波兰、法国、苏联等的惯用战术),迫使英法两天后对德宣战。至今,这被普遍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开端。

今天,关于二战历史的另一场“战役”在波兰北部沿海城市格但斯克(Gdańsk)再度展开。尽管装修工程尚未全部完成,位于当地的二战博物馆(Museum of the Second World War)还是在近日匆匆开馆。博物馆总监 Pawl Machcewicz 担心,如果不抢先向公众开放,将失去开馆的机会。

在波兰现届右翼“法律与公正党”(PiS)政府眼中,Machcewicz 及其博物馆站在(历史)政治不正确的一边,因而希望收回博物馆拥有权,免除 Machcewicz 博物馆总监职务,由政府主导重新策展,对外界讲述波兰民众惨烈牺性、国家英雄伟大捐躯的故事——一段满载民族主义的历史。

历史政策 vs. 历史政治化

8年前,Pawl Machcewicz 在报章撰文,呼吁波兰尽快兴建一座博物馆,以免二战历史散失、被民众遗忘;他认为必须把波兰的二战历史置于更广阔的欧洲、国际历史脉络中,记述不只波兰、而包括其他各国平民所经历的战时悲惨遭遇,对国内外游客诉说那段故事的意义。

当时,波兰由中间偏右“公民纲领”(PO)执政,时任总理图斯克(Donald Tusk,他目前担任欧洲理事会主席)为“亲欧派”,主张对外开放,修补与德国、俄罗斯等的外交关系。Pawl Machcewicz 提倡融合波兰和国际的历史观,获得图斯克及其政府的认同,促成二战博物馆在国家资助下筹划、动工、策展,Machcewicz 也顺理成章地获委任为博物馆总监。

直至如今对公众开放,二战博物馆虽然尚未尽善尽美,但大部分展品已到位——

  • 波兰地下抵抗武装“救国军”(Home Army)的旗帜,标志了波兰人抵抗纳粹、彰显主权的“华沙起义”(Warsaw Uprising);

  • 属于一个惨遭波兰邻居杀害的犹太人家庭的大门钥匙,也记载了部分参与反犹大屠杀的波兰人的黑暗一面;

  • 苏联和美国的坦克,还有一台纳粹德国的“恩尼格玛密码机”(Enigma machine),记录了战争科技和军事器械如何将战争的冷酷无情推到另一个层次;

  • 一部拍下华沙战况的手握式照相机,以及一封在囚波兰政客给妻子写在手帕上的告别信,则盛载着庞大历史下的琐碎却贵重的回忆。

波兰格但斯克二战博物馆内。
波兰格但斯克二战博物馆内景。

问题是,这些展品、甚至 Pawl Machcewicz 本人,还能在博物馆待到何时,仍是未知之数。

PiS 多年来一直反对由 Machcewicz 策划及管理二战博物馆,而自2015年11月上台执政后,取缔博物馆的力度变得更大。

“他们(PiS 政府)认为这个博物馆‘不够波兰’,不符合当前的国家历史政策。”历史学者 Barbara Kirshenblatt-Gimblett 慨叹:“用波兰语来说,‘历史政策’(historical policy)和‘历史政治化’(politics of history)是一模一样的片语。”

PiS:这家博物馆“不够波兰”

PiS 主席、前总理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Jarosław Kaczyński)主张聚焦于波兰民众的苦难以及波兰国家英雄的事迹,坚决反对二战博物馆从国际视角呈现历史。他曾表示,如果不能让世界充份了解二战在波兰造成的悲剧,这将损害波兰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政府官员亦批评博物馆的建造、策展耗时太久,项目超支。

2016年,文化部长 Piotr Gliński 提出将二战博物馆与另一博物馆项目合并,借此免除 Pawl Machcewicz 的总监职务,夺回策展权。

政府提出的另一座博物馆,目前还在筹备阶段,但其计划充分反映了 PiS 的右翼民族主义历史观:该博物馆将专门纪念“西盘半岛保卫战”(Battle of Westerplatte)——那是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的第一场战役,当时约200名波兰士兵坚守西盘半岛,迎击来犯的约3400名德军;实力悬殊之下,波兰士兵依然坚守了七天七夜,最终约20名波兰士兵被杀、其余沦为战俘,但死亡人数仅德军的约十分之一,且成功牵制该德军部队、减慢其进军速度,激励了波兰军队整体士气。

在 PiS 政府眼中,“西盘半岛保卫战”正正是波兰抵抗侵略的英雄式、象征式战役,假如要建一座博物馆记载二战历史,就应聚焦于这一类战役。

最终,这场围绕如何叙述二战历史的“战争”要移师法庭举行。1月31日,法庭颁令暂缓政府提出的合并计划,令二战博物馆至少能在未来数个月维持“主权”。

他们以为可以来一场‘闪电战’,但现在我们打响的是一场‘斯大林格勒战役’(Battle of Stalingrad;编注:二战中最漫长、惨烈的战役之一)。

面对政府对博物馆的取缔手段,Pawl Machcewicz 不忘从二战中找到比喻

尽管前途未卜,但 Pawl Machcewicz 对法庭裁决表示欢迎。他谴责政府的取缔计划,指二战博物馆的筹划得到波兰及国外不少优秀历史学家的参与和支持,假如馆内展览最终由政府、政客来推翻和重写,将成为波兰、以至全球丑闻。

不少亲政府的波兰历史学者,也对政府的举动不满,其中包括华沙维辛斯基枢机大学(Cardinal Stefan Wyszyński University in Warsaw)的历史教授 Antoni Dudek。“围绕着二战博物馆的争议,背后有更大的问题,那便是执政党垄断政治记忆和历史的手法。”Dudek 表示:“在此过程中,政府贬低、甚至消灭其他历史观。然而,这是历史学、历史研究当中,任何人都不应该逾越的界线。”

历史学者:我们要为今天如何谈论过去承担责任

位于波兰的二战博物馆。
位于波兰格但斯克的二战博物馆。

事实上,PiS 政府早在去年公布“历史政策计划”。总统杜达(Andrzej Duda)明确表示,计划旨在培养新一代爱国者,从而在国际舞台上建构、巩固波兰的地位。相关计划除了透过博物馆、电影、公共电视广播等媒介来推广“政治正确”的波兰历史观外,还尝试压抑一些就“禁忌议题”的讨论和研究,例如在二战德占期间波兰人对犹太人的暴力、屠杀行为。

除此以外,波兰司法部去年提出新法,规定任何人以“波兰的”(Polish)来指涉二战德占期间的奥斯威辛集中营(Auschwitz),都可能面临刑罚。过去有不少外国人提及相关历史时,使用了“波兰集中营”等词汇,包括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都曾引发 PiS 及波兰右翼人士的强烈不满。

专门研究犹太人大屠杀历史的华沙大学学者 Michal Bilewicz 就表示,相关法例名义上要对国外人士发出信息,实际上旨在对国内历史学者噤声:“谁都知道,这项法例根本不会导致任何外国人入狱。”

对不少波兰历史学者来说,波兰的二战历史复杂、矛盾,这本是个无可回避的客观事实——波兰民众在战争中饱受苦难,亦不乏国家民族英雄壮烈牺牲的事迹,但同时也有波兰人背叛、谋杀犹太“邻人”的案例。

华沙犹太人历史研究中心总监 Pawel Spiewak 就批评,PiS 政府企图收窄公众的历史观点,尝试运用国家机器强行塑造、传播一套“政治化历史”,而这将带来非常危险的后果。

华沙波兰犹太人历史博物馆总监 Dariusz Stola 表示,波兰在二战中尽管分别败予希特勒(Adolf Hitler)和斯大林(Joseph Stalin),但整体来说始终站在正义的一边,因此根本没有需要掩饰、回避这段历史:“我们无需为70多年前(二战期间)发生的事情负责,但将要为我们今天如何看待、处理这段过去承担责任。我认为唯一正确的事,就是不避讳、勇于讨论这段过去。”

来源:PRI美联社纽约时报美国之音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