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

很忙很乱很孤单,你愿意只喝代餐不吃饭吗?

营养粉兑水,取代正常饮食,有人说是因为“它解决了我内心深处关于‘为什么要天天吃饭’的疑问。并且实现了‘如果不用吃饭该多好’的终极愿望。”

端传媒记者 张妍 发自北京

刊登于 2017-03-13

美国公司开发的代餐 Soylent 宣称可以长期替代食物,只喝它也不会导致营养不良。
美国公司开发的代餐 Soylent 宣称可以长期替代食物,只喝它也不会导致营养不良。

“如果可以像吃狗粮一样吃饭……”这最初是 IT 工程师邵炜的一个突发奇想。

在创业公司做技术合伙人,“80后”邵炜平日工作忙到连叫外卖的时间都没有。在一次身体检查中,医生发现他有轻度脂肪肝,并为他制定了严格的饮食计划。但实际上,执行医生的方案几乎是不可能的。邵炜大部分时间都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能吃到的无非就是冰冷的三明治、油腻的快餐或者已经凉掉的披萨饼。

偶然一天,他望着家里的宠物狗,突然想到世界上是否存在一种像狗粮一样的人类食物——按营养配方做好,拿起来就可以吃,不用管色、香、味,纯粹为了满足身体需求。

朋友向他推荐了一家美国公司开发的代餐 Soylent ,说在硅谷很受欢迎。这是一种粉状食物,由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组成,加水冲调就可以喝,也可以买灌装好的瓶装直接饮用,喝完一瓶就等于吃下一顿饭。 Soylent 宣称可以长期替代食物,只喝它也不会导致营养不良。

“第一次喝,感觉就好像是‘沙土拌着水’噢,”邵炜回忆,“但味道不难接受。”

他觉得重点不在于口感,而是每当不想做饭、不想等外卖、对食物没有什么期待的时候, Soylent 很快便能用填饱肚子。

同时,“这种饮食方式是可以量化的,营养和热量一目了然,没有防腐剂和人工香精等多余成分。而在日常饮食方案里,哪怕是一盘沙拉,也会不小心多放沙拉酱而热量超标,”邵炜对端传媒说,他很快成为 Soylent 的忠实粉丝。

Soylent 在2013年问世。在此之前,市面上已有各类主打瘦身、健康的代餐产品,但多为营养品和补充品;宣称自己可以完全替代正餐的, Soylent 算是首家。之后,欧洲也出现了名为 MANA 、 Huel 的同类产品。 Soylent 主要面向美国市场,中国用户目前只能通过代购买到,成本高出许多。邵炜决定做中国版的 Soylent 。写了十年代码的他辞职进入食品领域创业,在2014年推出了“若饭”。

若饭的第一批试用者是邵炜的程序员朋友,大家反应热烈:“时代进步了”,“‘码农’的生命至少被延长了一倍”。(注:“码农”,意为写代码的农民,因程序员互相调侃工作像农民一样辛苦,收入却并不高而产生

在代餐的世界里,每一块钱能购买到多少人体所需的营养是可以明确计算的。
在代餐的世界里,每一块钱能购买到多少人体所需的营养是可以明确计算的。

可以在亚马逊配齐原料的开源食品

Soylent 的创始人 Rob Rhinhart 也曾是一位“码农”。他当时创造 Soylent ,是因为以往的创业项目陷入绝境,入不敷出,吃饭也成了大问题,总是靠麦当劳和墨西哥卷饼果腹,很快身体就吃不消了。

Rob Rhinhart 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美国农业部的网站上发现,人体每天所需的营养成分只有35种。他在网购平台亚马逊(amazon.com)上买齐了这些营养物质,打成粉末,调配出了一杯浓稠的、淡黄色的液体。之后,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检测,Rob 最终将自己的发明命名为“Soylent”,并推出市场。

Soylent 这个名字来自科幻电影 Soylent Green ,讲的是未来资源枯竭、人口过剩,人们只能吃大豆(soy)和扁豆(lentil)制成的饼干 Soylent 。

Soylent Green

译名:超世纪谍杀案(港台)/ 绿色食物(中国大陆)
发行:1973年

Rob Rhinhart 并不反对用户像他一样自己鼓捣出一份代餐,不过他同时声明,购买 Soylent 是最便捷的办法。

邵炜将这种模式称为“开源食物”,因为“食品的配方就相当于软件的源代码”。邵炜做 IT 工程师时,交付产品时也要提供源代码给客户,客户才会放心使用软件。做代餐也一样,用户需要知道自己吃下了什么。而且较之欧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更为复杂、影响人群更广,如何找到价格适中,同时少添加剂、少农药残留、少重金属残留的安全食材,是普罗大众的日常烦恼。同时,营养代餐的概念和市场,在中国还算不上成熟丰富。

邵炜在自己的中国版代餐上沿用了配方的“开源模式”。他甚至说,为了保证安全,采购的均是来自国外的优质原料,“哪个贵买哪个”,而不是什么“吃下去白头发变成黑头发的神秘物质”。

他聘用了四名营养师,在河南省安吉一间3万平米的厂房里生产。目前公开销售的“若饭”是需要加水冲调的粉末状代餐,与 Soylent 非常接近。

若饭在中国还是小众食物,目前大约有7万多的用户,复购率在40%左右,超过八成的购买者都是年轻人,并分布在北上广深这几个一线城市。

人们最关心的还是,用代餐取代日常饮食,会影响健康吗?

就像用代码hack掉自己的身体

“两个多礼拜没吃饭,我竟然变胖了,”一位若饭的用户在科技资讯网站 Pingwest 上发表文章称。和用于控制体重的传统代餐不同,若饭、 Soylent 等产品并无“减肥”的目标,而纯粹是为了用最简捷的方法,让用户吸收理论上人体每日必须的营养。更丰富的营养、更不用起身离开工作台的进食,有可能导致长期用户发福。

另外一位用户在中文问答网站“知乎”上表示,吃了一个星期的若饭之后总是打嗝,“感觉饱到喉咙里”,还经常放屁,“整个人简直就和开了振动模式一样”。有些 Soylent 用户也称有类似的生理反应,主要原因是“人体不耐受水溶性纤维的表现”。

吃过的人形容口感,“真的像狗粮一样毫无味道”,“有一点像麦片粥”,“嘴巴里挺乏味的”。

还有一位用户说在吃了大约几周若饭之后,“唯一的感觉就是馋”。

这位嘴馋的用户在吃了一个月若饭之后,狼吞虎咽地吃下一碗酸辣粉,结果腹泻得瘫软在马桶上。他说,“肠道好像是习惯吸收若饭所提供的直接营养素,开始对这些难以消化的食物有点措手不及。”

“但总的来说,若饭还没有接到非常严重的用户投诉,”邵炜对端传媒说。邵炜自己只用若饭来替代早饭或者午饭,此外依然会吃适量的蔬菜水果和正餐。

而在美国,有一大批 Soylent 的粉丝只吃粉末和水,不再吃蔬菜、水果、肉类、坚果等任何其他食物。有评论说这样“像是用代码 hack 掉自己的身体——将人类身体对于营养素的需求数据化,然后混合最优化的方案”。

Soylent 在市场上迅速冒起流行,但关于 Soylent 的学术研究目前仍不多见。
Soylent 在市场上迅速冒起流行,但关于 Soylent 的学术研究目前仍不多见。

Rob Rhinhart 写了一篇文章完整记录这场“ hack 自己身体”的实验:《我是如何停止吃饭的》。他称自己体格健壮,皮肤充满光泽,不脱发了,连头皮屑都没了。同时他认为 Soylent 降低了时间和金钱成本,甚至非常适合贫穷的国家。他的文章登上了科技圈著名的“黑客新闻”(Hacker News)网站,点击量第一——一向以“理性”著称的硅谷极客们被 Rob Rhinhart 感召了。

Soylent 吸引了包括 Y Combinator 和 Andreessen Horowitz 在内的2000万美元投资;《纽约客》(The New Yorker)发表了一篇含蓄褒奖 Soylent 的文章,让其从硅谷的小圈子走到大众。

虽然在市场上迅速冒起流行,但关于 Soylent 的学术研究目前仍不多见。在 EBSCO (世界最大的全文期刊数据集成出版商)上,关于 Soylent 的文章大约有40篇,其中只有约四分之一属学术类。但已经有专业人士对这种代餐产品及其提倡的进食方式提出质疑和反对意见。

一位名为胡远东的医疗工作者在“知乎”上指出,长期以 Soylent 等营养乳剂作为主要能量摄入来源,可能会对消化道蠕动节律、消化道分泌、血糖血脂调节产生负面影响,但这会带来多大的风险依然是未知数。胡远东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现在一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慢性病防治研究工作。

胡远东也提到了心理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因为“进餐过程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食物的美味、咀嚼和饱腹感带来的满足以及进餐时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会影响心理健康。他以航天食品举例,早期航天食品是牙膏式包装,后来宁可牺牲其他载荷,也要为航天员提供冷藏的新鲜食品,就是为了航天员的心理健康。

事实上,风险已经出现。2016年秋天, Soylent 的两款产品能量棒和粉末,先后出现问题,一些用户服用数小时之后肠胃不适、上吐下泻。 Soylent 停售了这两款产品,并宣称前期结果显示配方中的某些成分或会导致用户过敏,并承诺会将检测结果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享。

代餐成为一种身份:快速、科学、时髦?

拥趸者不认为他们遇到了这些问题。

在美国东部一所大学读书的杨刁刁(化名)对端传媒记者说:课业繁忙、睡眠不足、东奔西跑地找工作,她的饮食生物钟进入了一种混乱状态——早上来不及吃早饭,晚上饿到精神模糊才吃晚饭,深夜却到处搜刮高热量夜宵。直到朋友在她的包里塞了两瓶 Soylent ,就此打开了她的代餐不归路。

毕业时,她回头看看亚马逊上的订单记录,发现自己在两个月内喝掉了六十瓶 Soylent 。但她没有什么顾虑,能够按时吃饭已经要比之前的状态要好,同时也渐渐戒掉了深夜一边做作业一边吃泡面啃鸡翅的坏习惯。

从大众意义上来说,这有可能是目前最快、最经济地获得最均衡营养的手段。一瓶 Soylent 三美元、400多卡路里,想要替代一整天的摄入其实只需要五瓶十五美元,差不多是一顿外卖的钱。况且它提供了“一个人吃饭太悲伤”的解决方案。

Soylent 瞄准的市场就是这样一群追求快速、科学、时髦的人们。端传媒记者在问答网站 Quora 和知乎上都看到有用户的签名即是“ Soylent 服用者”,这暗示了“我很忙”、“我智商很高”以及“我很前卫”。

在中国,邵炜希望将若饭的用户定位为办公室白领、单身宅一族、考研学生党和追求方便的户外旅行者,换句话说,就是那些“忙死了”和“懒极了”的人们。

你究竟为什么吃代餐?端传媒记者向很多 Soylent 和若饭的用户发出了提问。

如果总结一下大家的回答,差不多就是“解放灵魂”:“因为它解决了我内心深处关于‘为什么要天天吃饭’的疑问,并且实现了‘如果不用吃饭该多好’的终极愿望。”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