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25年被拒绝85万次,她是信用卡女王

身处信用卡业这个残酷的丛林,郭丽华相信,抱持“客户永远都有未被满足的点”的信仰,才是维持超业续航力的关键。

商业周刊记者 张舒婷 撰文

刊登于 2017-02-23

25年间,郭丽华共计被拒85万次,但换回“信用卡女王”的封号。
25年间,郭丽华共计被拒85万次,但换回“信用卡女王”的封号。

“我没有什么零成交的,我不会让自己一天没成交。”

每天被95个人拒绝,25年间,共计被拒85万次——郭丽华就是这样每天被拒绝,换来5.5万张信用卡销售额,以及“信用卡女王”的封号。

一般信用卡业务员平均职涯约3到5年,即便是以消费金融为主的银行,也就5到7年,但郭丽华1991年被“台湾信用卡之父”、中信银前副董事长罗联福录取迄今,一做就是25年。

而一般业务员月均卖50多张信用卡,郭丽华却能卖出逾180张;且战场并非在百货公司、商业中心林立的大台北地区,而是办卡人数只有大台北4成的高雄市。

“今天我没去上班,少了好几张的业绩了。”郭丽华原本还在挣扎要不要北上受访,真的是“一天都不能少”。

不过,像郭丽华这样的超级业务员通常会转往内勤当主管,她的同期同事早就当上处长、副总了,但郭丽华至今职衔仍是行销经理,公司虽然四、五次有意擢升,都被她断然拒绝:“我喜欢服务客人、成交的感觉。”

用信仰做到天天成交

信用卡业务员天天在摊位前迎接一个个经过的客户,给脸色、讲话不客气都是“基本款”,一天下来还要脸上堆着笑更是不易。现下行业环境不好,台湾人均持有超过两张信用卡,市场接近饱和,业务员平均成交率只有5%。

据统计,信用卡业务员日均约可接触100人,亦即25年累计下来已有近85万人次拒绝过郭丽华,此数字相当于高雄可办卡人口数的一半。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她坚持天天成交,且要求自己一天要成交3到5个新卡友。倘若当天未达标,她会把没达到的数量累计到隔天,列为新目标数。

从街头随便抓一个人来,皮包里有个两、三张卡的比比皆是,看到这情况而打退堂鼓的业务员大有人在,郭丽华看待这个问题的态度却是:“每天都有人刚满20岁,就可以办卡了啊。”她说,很多刚满20岁的年轻人,都擅长用网路搜寻、比较信用卡资讯,只要上前与他们说明,成交机率不低。

即使在“双卡风暴”(编按:台湾银行早年因盲目冲卡量、冲业绩,导致2005年前后,出现信用卡、现金卡双卡所衍生的严重“卡债”、“卡奴”问题)期间,许多人变成卡奴,剪卡量大增,或在金融海啸期间,市面陷入一片低迷,消费力锐减,多数人直接以“大环境不好”为业绩没达标找理由时,她仍没弃守“天天成交”的原则。

欧债风暴期间,恰巧当时与中信银发行联名卡的大卖场“好市多”,在高雄第二家分店开幕了,“好市多会员几乎没有不办联名卡的,”郭丽华看准好市多客源稳定,于是天天到两家好市多排班,透过增加工时的策略,她做到天天成交。

郭丽华推销信用卡极有层次,她相信“客户永远都有未被满足的点”。
郭丽华推销信用卡极有层次,她相信“客户永远都有未被满足的点”。

有层次的推销技巧

对一般业务员来说,若将“每天成交”列为目标,且维持好几年,或许可称为“习惯”,但若是终其职涯皆始终如一,应该就是一种“信仰”了。

记者亲赴第一线观察郭丽华如何推销信用卡发现,在这个成功率仅有5%的环境中,她不会乱枪打鸟,而是极有层次的推销,短短3到5分钟,就能迅速判断出该客户是否有机会成交。

第一层,她会先从对方的反应,判断是否友善、可持续下去,郭丽华的底线是:“至少要愿意给些回应。”倘若零回应,就不必纠缠下去,找下一个客人要紧。

第一层过关,接着她会确认对方是否有自家的卡,倘若没有,就得好好推销自家卡片优点,替对方找到办卡理由。

即便对方已有卡了,也不用打退堂鼓,而是跳到第三层:转换其他诉求,观察是否有其他痛点尚未被满足。若是对方友善又有痛点,成交机率自然就高了。

身处于信用卡业这个野蛮残酷的丛林,又在办卡人口较少的高雄,郭丽华见证了一件事:除了经验法则外,还要抱持“永远都有成交机会”、“客户永远都有未被满足的点”的信仰,才是维持超业续航力的关键。

这么强的业务力,为何不去卖车、卖房,佣金较高?郭丽华说,大多数业务成交,都要客户从口袋里掏钱出来,就不容易经常成交,只有信用卡不用,她喜欢这种天天有成交的感觉。

是否考虑转行?她笑说:“我只会请客人签名,其他的什么都不会。”

25年过去,郭丽华在摊位前站着,仿佛是站成一棵风刮不倒、雨淹不了的树,继续在刷新她的纪录。

(原稿由商业周刊提供,经端传媒删节、编辑,与商业周刊共同发布)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