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缅北武装冲突再起,昂山素季主导的和平进程能否顺利推进?

刊登于 2016-11-21

缅甸北部靠近中国边境地区发生武装冲突。
缅北武装冲突再起,有流弹落入中国境内。

11月20日,缅甸政府军与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在中缅边境附近发生军事冲突,流弹已造成2名缅甸平民死亡,20余人受伤;亦有流弹射入中国境内。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发布声明指,部分缅甸边境民众为躲避冲突进入中国境内,受到中国地方政府暂时收容,伤者亦被送医救治。中国国防部在回复环球时报查询时表示,中国军队密切关注缅北地区局势并保持高度戒备,希望冲突双方保持冷静克制,避免事态进一步升级。

中方对中缅边境的和平与安宁高度重视,对缅方一侧有关地区发生交火事件表示严重关切,希望有关各方保持克制,停止有关军事行动,防止冲突升级。中方呼吁有关各方坚持对话协商,为维护缅甸和平进程切实作出努力。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

中新网引述缅甸中文报章《金凤凰》消息指,这次冲突于11月20日凌晨发生在缅甸北部的勐古、棒赛、105码、木姐县辖区等靠近中国的区域,在中国云南省与缅甸接壤的边境小镇德宏州芒海、畹町可听到炮火声。

相关消息指,与政府军对抗的是果敢、德昂、若开和克钦四家武装的近十个混合营的联合部队。政府军派出装甲车、直升飞机等支援前线,不过联合部队占据了重要军事位置,阻塞道路、炸毁桥梁,切断了政府军的补给路线,战况激烈。伤员过多已造成当地医院血源紧张,民众被发动捐血。

这次武装冲突也对中国云南边境造成影响,除躲避战火的缅甸民众涌入中国境内外,亦有流弹进入中国境内,有中国居民的热水器水箱被流弹打穿。事实上,早在2015年发生于缅甸果敢地区的武装冲突,就曾对中缅边境安全造成威胁,数次有流弹进入中国境内,曾造成中国公民伤亡及财产损失。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所亚太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认为,联合部队的目的在于展示实力,迫使政府承认民族地方武装在谈判桌上的身份;政府军则希望“以剿促和”,通过调军从克钦南下,削弱克钦方面的实力。

2015年10月15日,缅甸政府与8个主要少数民族武装组织签订“全国停火协议”(NCA),标志着缅甸在终结逾半世纪的内战上取得重要进展,但当时还有至少一半的少数民族武装组织没有签署协议。此次与政府军作战的联合部队中,据报就有3支武装未被邀请参加和平谈判。

分析指,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任内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国内和平和民族团结,为此缅甸已经在今年8月31日召开了首次“21世纪彬龙会议”,之后仍将持续进行。许利平分析指,此次武装冲突发生“正值缅甸和平进程的关键时期,四方联合武装展示实力的重要时刻,21世纪彬龙会议第二次会议召开的窗口期,对于联合武装的政治前途至关重要”,无疑将对昂山素季倡导的和平进程造成负面冲击。

68 %
据维基百科资料,在缅甸的约6000万人口中,缅族约占68%,最大的两个少数民族掸族和克伦族分别约占9%和7%。

声音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密切关注形势发展,希望冲突各方保持克制,立即停火,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尽快恢复中缅边境地区安宁。

中国驻缅甸使馆关于缅北军事冲突的声明

四家“民地武”(少数民族地方武装)联合,希望能切断政府补给,逼政府后退,但联合军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值得怀疑。

一位长期在缅北生活的中国人对澎湃新闻称

彬龙协议

彬龙协议(the Panglong Agreement)由掸、克钦以及钦族领导人同缅甸总督执行委员会的代表于1947年2月12日签署于彬龙地区。彬龙(Panglong,也称为班弄)是缅甸北部掸邦境内一个小镇。协议签署的目的是,联合缅甸本部以及掸联邦、克钦邦、钦邦等少数民族地区,从英国殖民者手中争取独立。被称为缅甸国父的昂山将军在1947年7月19日被暗杀。而《彬龙协议》的原则在1947年9月24日通过的《缅甸联邦宪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彬龙协议》的重点是,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政治中享有充分自治,并且各个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享有民主国家公民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和特权。(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来源: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环球时报新华社凤凰资讯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澎湃新闻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