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昂山素姬访华第三天,中国官媒称其“不再仅追求西方国家给予的好名声”

刊登于 2016-08-19

缅甸国务资政兼外长昂山素季。
昂山素季将会到访习近平陕西农村老家。

正在中国访问的缅甸国务顾问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台译翁山苏姬,下称昂山),于8月19日下午与中国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会面,傍晚时亦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

张德江会见昂山时指,缅甸新政府刚成立不久,昂山访问中国足以证明缅甸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同时中方亦高度重视今次访问。他指,相信昂山透过访问能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了解,对促进中缅友好合作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是昂山上台后出访的第一个非东盟国家,甚至排在美国之前。《日本经济新闻》曾直言这是“中国外交的一项胜利”。

去年曾以反对派领袖身分访华的昂山则指,很高兴能再次访问中国,并对两次都获中方热情款待表达了谢意。昂山称,缅中两国是邻国,彼此早已十分了解,相信双方知道如何进一步促进友好关系。

按行程安排,昂山将于19日傍晚与中国国家主席见面,过后将转往中国其他城市考察,据报导其中包括习近平家乡陕西富平县,并于21日完成为期5天的访华之旅,经云南昆明返回缅甸。

昂山素季现在不得不正视国家面临的种种问题,她不再仅仅追求西方国家给予的好名声。

《环球时报》评论

18日晤李克强,谈及密松水电站项目解决办法

早在18日下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仪式,欢迎昂山素季,两人又一同检阅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随即举行会谈。有中国大陆媒体形容,昂山受到“国家元首级待遇”,

会谈上,李克强称“中缅两国山水双连”,中方重视中缅友谊,愿推动两国关系到新阶段,同时加强与包括缅甸在内的东盟的合作;昂山则指,世界过去虽然发生多项变化,但缅甸政府希望继续巩固缅中关系。双方又“一致同意本着和平共处5项原则精神,坚持相互尊重,巩固政治互信,加强交流合作,推动中缅关系在新时期取得更大发展”。

双方重点提到已停工近5年的缅甸密松水电站项目(Myitsone dam)。李克强指,中方希望缅方就密松水电站项目提出妥善的处理办法。昂山则称,缅方已成立调查委员会,就项目是否对缅方有利等进行调研,预计于今年11月呈交报告予缅甸总统审议;昂山强调,在缅中能源合作上,缅方将力求符合双边利益,达致双赢。

昂山亦提出,希望在8月31日举行“21世纪彬龙会议”民族大会时,中方能扮演缅甸政府与缅北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之间的“冲突调解人”。

会后,两人见证中缅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包括中方将投资在缅甸兴建2间医院及1座桥梁。据缅甸官方透露,2间医院将分别建于仰光及曼德勒,桥梁则将建于缅甸东北部、距离缅中边境约32公里的滚弄镇,旨在改善两国间的物流运输。

密松水电站项目

项目位于缅甸克钦邦,由中国投资约36亿美元建造,按原定计划,投入发电后产生的九成电力将输往中国。然而,由于克钦邦民众、环保团体的强烈反对,担心其影响生态环境;2011年9月,时任缅甸总统登盛(Thein Sein)叫停项目,但惹来中方不满。2016年3月,即缅甸新政府上台前1个月,中方曾表明密松水电站项目的合约仍然有效,被视为是对昂山新政府释放的信号。(资料来自端传媒综合报导)

广州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教授、缅甸问题专家林锡星对《明报》指,关于密松水电站项目,缅方虽然已作出较正面的努力,但预料在这次昂山访华期内不会有最终结果,一切还要先等今年11月出炉的调查报告。不过,林锡星指缅甸要改善本国经济,不依靠中国几乎不可能。

至于缅甸政府与缅北武装能否达成和平,林锡星认为关键在于缅甸军方能作出怎样的让步;他又指出,“缅北武装不完全是亲中国的,但中国能起协调人的作用”。

150 亿美元
据中国大陆中央电视台报导,中国目前是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公司在缅甸投资了逾115个项目,投资额逾150亿美元。

声音

昂山素季在访美之前访华,预示着缅甸新政府重视邻邦外交。去年昂山素季访华时就曾对习近平表示,中国是缅甸搬不走的邻居,邻居是不可选择的,致力于两国友好关系发展至关重要……缅甸政府奉行‘先睦邻、后大国’的外交原则,以避免选边站队,在大国之间作出抉择。

《新京报》评论

彬龙协议

彬龙协议(the Panglong Agreement)由掸、克钦以及钦族领导人同缅甸总督执行委员会的代表于1947年2月12日签署于彬龙地区。彬龙(Panglong,也称为班弄)是缅甸北部掸邦境内一个小镇。协议签署的目的是,联合缅甸本部以及掸联邦、克钦邦、钦邦等少数民族地区,从英国殖民者手中争取独立。被称为缅甸国父的昂山将军在1947年7月19日被暗杀。而《彬龙协议》的原则在1947年9月24日通过的《缅甸联邦宪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彬龙协议》的重点是,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政治中享有充分自治,并且各个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享有民主国家公民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和特权。(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来源:明报now 新闻商业电台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