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誰是緬甸「全國停火協議」的最大贏家?

刊登於 2015-10-16

緬甸政府與8個少數民族武裝組織簽署停火協議。攝 : Soe Zeya Tun/REUTERS
緬甸政府與8個少數民族武裝組織簽署停火協議。

10月15日,緬甸政府與8個主要少數民族武裝組織簽訂「全國停火協議」(NCA),標誌緬甸終結逾半世紀的內戰取得進展。

簽署儀式在緬甸首都內比都(Nay Pyi Taw)舉行,在中國、印度、日本等國及聯合國、歐盟代表的見證下,緬甸總統登盛(Thein Sein)與8個武裝組織領袖逐一簽名,但緬甸最大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則未有出席。

這次停火協議的前期談判歷時超過2年,最終全國15個武裝組織中,共有8個同意停火。根據協議,政府與8個組織將在90天之內進行政治談判,成立監督停火機制。

登盛表示,停火協議具有歷史意義,為結束內戰踏出第一步,但也強調協議不能達致長久和平,呼籲各方在接下來的政治對話中討論根深柢固的問題。他又表示,會繼續努力游說尚未簽署協議的武裝組織加入。

全國停火協議是歷史給緬甸後代的禮物。

緬甸總統登盛(Thein Sein)

但有分析指,這次參與停火的8個武裝組織規模都比較小,而規備精良武器或佔領地較大的克欽獨立軍、佤邦聯合軍等均拒絕停火,因此擔憂協議實質意義不大。有拒絕停火的武裝組織堅持要求政府給予他們更大的自治權,並讓他們自行控制所在地的自然資源。

路透社上週報導,稱緬甸和平中心(Myanmar Peace Centre)高級官員、此次停火談判的聯合協調員敏佐烏(Min Zaw Oo)表示,一些活躍於緬中邊境的武裝組織實際上受到中方壓力而拒絕簽署協議。但中方對此予以否認,敏佐烏之後也表示他並沒有說過中國干涉和談,指相關言論被誤讀。

協議的另一個隱憂是緬甸軍方的態度,緬甸軍方在過去曾多次無視政府與其他武裝組織的停火協議。有評論更指,這份協議的最大受益人可能只有登盛本人。緬甸將於今年11月舉行大選,「和平締造者」的形象有利他尋求連任。

而克欽獨立軍、佤邦聯合軍都批評登盛大力促成停火協議,目的僅是為了自己5年總統任期創造歷史功績,並無意切實解決各民族之間的分歧。

135
緬甸是個民族衆多的國家,獲得緬甸政府承認的民族有135個。

聲音

雖然緬甸部分組織尚未簽署這一協議,但全國停火協議簽署儀式反映了緬甸政府、民族武裝、緬甸人民希望結束多年衝突、和平共處的真誠願望。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

停火協議可能「短壽」,因為過去,緬甸軍方也曾經忽略政府的停火指令,自行採取攻擊行動。

英國 Verisk Maplecroft 風險分析公司亞洲專家 Ryan Aherin

緬甸內戰

緬甸內戰始自1962年,軍事強人奈溫奪取政權,建立軍事獨裁,否決少數民族的自決權,開始緬甸化同化政策。緬甸政府和少數民族開始武裝對立,不僅形成了延續至今的內戰,還形成25支較大的地方民族武裝和10多支較小的地方民族武裝。其中,僅一個撣邦就有10多支地方武裝在活動。如今最活躍的地方民族武裝是「克欽獨立軍」(KIA)(資料來自百度百科、聯合早報報導)

來源:每日電訊報衛報華爾街日報聯合早報聯合新聞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