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台湾制造,世界发光:一间文具店如何走向国际化?

一间诞生在车库的文具店,为何能够走向国际?除了好看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一种将自己定位成为国际品牌的格局与气度。

端传媒记者 王维玲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16-11-08

不论是售价20元的金属笔套,或是上千元的经典钢笔,在Karen心中,都是同样珍贵而自豪的商品。
不论是售价20元的金属笔套,或是上千元的经典钢笔,在Karen心中,都是同样珍贵而自豪的商品。

以往在台湾一谈到文具店,人们大多想到街头巷尾常见塞满各式缤纷卡通图案文具的平价小铺,但是Karen与Marco一手打造的礼拜文房具却很不一样,在由车库改装而成的欧式工业风店铺中,人们可以买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ohn Steinbeck爱用的Palomino Blackwing铅笔、仿佛高级香水的德国经典玻璃瓶胶水,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削铅笔器,背后也蕴藏着百年的历史。

主打风格文具店,礼拜文房具试图颠覆人们过往对文具的刻板印象,喊出“改变桌上风景”的口号,希望消费者可以认识到,文具也能像服饰、家居用品一样成为彰显个人风格的代表。

但不论理念多么动人,在仰赖各式数位工具的时代开一间文具店?不仅身边的朋友皆不乐观,Marco及其他几位合伙人其实也有些忐忑,“我跟Karen说,这间店应该没什么人会来,如果每天能有一、两千元收入,付得起店租就好了。”有个合伙人甚至想像,这会是一间能够让店员安安静静坐在柜枱前读完一本书的冷僻小店。

店员终究没机会悠闲读完一本书,来自全台各地的文具迷纷纷前来朝圣,开店后短时间内大量涌入的人潮甚至搬空了整间店,让这群没有开店经验的设计师不得不关店三天重新进货陈列。

这场骚动,意味着过去在台湾鲜少被人们重视的文具自此正式跃上风格舞台,不再只是选品店中的小小配角。如今,礼拜文房具拥有两家分店,一个可以将商品寄送到世界各地的商务网站,以及近百个全球经销据点,从英国、美国、瑞典、荷兰、以色列,到日本知名的Today’s Special、Traveller’s Notebook,都可看到礼拜文房具自制的复刻黄铜回纹针、造型简洁优美的MIT剪刀。

一间诞生在小小车库的文具店,为何能够拥有如此丰沛的能量走向国际?除了美丽的视觉及产品设计之外,更重要的是一种将自己定位成为国际品牌的格局与气度。

一间诞生在小小车库的文具店,除了美丽的视觉及产品设计之外,还有一种将自己定位成为国际品牌的格局与气度,让她带着丰沛的能量走向国际。
一间诞生在小小车库的文具店,除了美丽的视觉及产品设计之外,还有一种将自己定位成为国际品牌的格局与气度,让她带着丰沛的能量走向国际。

开一家自己也会喜欢的文具店

礼拜文房具的诞生,其实起源于一场实验。13年前,Karen与Marco一同创立了品牌设计公司ADC Studio,多年来一直为流行与精品领域的客户提供前端品牌形象策划与设计的服务,因为好奇“零售端在想什么”,他们决定邀请公司其他三位设计师加入,一起开一间自己也会想走入购物的店。

而Karen从小便喜欢文具,从路边的杂货铺到各国的文具小店都能逛得津津有味,她也常上eBay挖宝搜集老文具,就连与客户、员工开会时,她也会忍不住观察对方使用什么文具,“不如就开一家文具店吧!”

一开始,其他伙伴其实并不太了解文具市场,但是Karen发挥为客户做Branding的精神,提出一份视觉化的Proposal,从空间风格、选品调性到未来自制商品及品牌拓展计划,这份不到十页篇幅的企画精准地为品牌聚焦,目前礼拜文房具的发展几乎完全按照Karen想像的轨迹运行。

独特的选品风格,是礼拜文房具最初能够成功累积一群支持者的重要原因。与其选择一些知名但随处可见的经典品牌,Karen更希望能够将许多自己喜欢,但不那么常见的品项推荐给消费者,有时为了找到源头的制造厂商,还必须拥有上穷碧落下黄泉的侦探精神。

有次Karen在柏林的文具店发现一瓶曾在网上看过的德国制胶水,铝制盖子及古董玻璃瓶身内装天然的橡胶树树脂,当时她如获至宝地买下,打算靠着瓶上的商标自行在网路上搜寻联系厂商,没想到后来她足足找了半年,最终才找到一份收据,文件旁用极微小的字体写着相关资讯,原来这是一家位于德国的小型工厂,产品主要只在德国当地销售,当他们收到Karen的采购信件时,也觉得非常惊奇。

虽然这瓶胶水的成本加上运费、关税及管销费用后,上架价格远超过一般胶水,但Karen仍执意引进,因为更多时候,Karen的信件像石沉大海。有次她为了找到一款曾在eBay上买到的义大利制夹子,写信、打电话都收不到回覆,后来发现工厂已经售出,她辗转想找新接手的主人,却一直收不到回覆;还有一次她为了与某个厂商联系,甚至找人帮忙将信件翻译成义大利文,每个月固定寄出一至两封信,直到某天厂商终于回信,请她不要再寄信过来。

“有些东西不见得会热卖,但是代表我的喜好,也是我很想介绍给大家的东西,我希望让更多人知道背后的故事,即使只是一个很小的东西,也可能是我很辛苦才得到的。”目前礼拜文房具有近三千项商品,不论是售价20元的金属笔套,或是上千元的经典钢笔,在Karen心中,都是同样珍贵而自豪的商品。

在店内可以找到仿佛高级香水的德国经典玻璃瓶胶水。
在店内可以找到仿佛高级香水的德国经典玻璃瓶胶水。

将MIT商品带到世界

除了引进欧美及日本独特的文具品牌之外,Karen与Marco更想做的,其实是发展礼拜文房具的自制商品。

一开始,在品牌资金与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他们先挑选一些品质优良、但过去未被人重视的台湾自制产品,例如店内热销的剪刀便是由一家拥有60年历史的台湾厂商制造,这间专做各式刀具出口的厂商卖得最好的其实是刀具及园艺用品,Karen一眼看中的剪刀原本并不起眼,但是在重新设计包装与精心设计拍摄Instagram照片之后,立刻吸引伦敦的线上选品店Present & Correct主动前来下单。

累积了一些资本后,礼拜文房具开始缓慢但稳定地推出自制商品,包含手工制作的笔袋、与时尚插画家Vita Yang合作的联名铅笔、纸胶带、明信片,以及复刻百年前锯齿型、心型、蝴蝶造型的黄铜回纹针。

对Karen而言,最困难的不是设计,而是找到愿意合作的制造厂商。例如在开发复刻黄铜回纹针时,许多工厂不愿意接单,一方面是相较常见的合金或是弹簧钢,较软的黄铜材质容易断裂,制作难度较高,好不容易找到愿意接单的工厂,对方也认定这种产品一定会滞销而有所疑虑,没想到这些造型独特的质感回纹针吸引了各国选品店采购,目前已经推出六款。

目前Karen手上还有七款已设计完成的自制商品,包含剪刀、夹子及笔等着被生产出来。其中一个门槛在于昂贵的模具费用。以剪刀为例,一边的模具是30至50万,两边凑起来就是100万,再加上研发、原料的成本,对于资本有限的小品牌堪称天文数字。

而即使是看似单纯、不需要复杂技术的长夹,其实难度也非常高。“我一开始以为很简单,台湾的工厂连iPhone都可以做,一个小小的夹子有什么困难的?”Karen苦笑着说,因为许多台湾工厂已经外移到人力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或中国,目前台湾并没有适合生产的工厂,但她还是保有小小的坚持,希望最终可以在台湾制造。

Karen表示,目前台湾有许多小型工厂日渐没落,当礼拜文房具从一间小店开始,到拥有一些力量,为什么不能与这些工厂合作,让他们能够继续维持下去?尽管这个坚持并不容易,也耗费时间及心力,“但欧美的合作店家本来就知道我们是台湾品牌,他们也认同台湾制造的品质,我们更应该站稳脚步,不要害怕。”

Karen自言喜欢铅笔,礼拜文房具的一个柜子里,就放满各式各样的铅笔。
Karen自言喜欢铅笔,礼拜文房具的一个柜子里,就放满各式各样的铅笔。

小确幸伴随的大梦想

礼拜文房具开幕一年便已获利,但是目前暂时没有扩增分店的计划,而是将资源放在自制商品的研发生产,以及与海外通路的合作洽谈上,从此也可看出Karen与Marco的并不只想开一间有趣的店,而是尝试走得更远。

从成立第一天起,两人就立下心愿要走向海外更大的市场,从未以小店的心态营运与定价,“否则当你有一天想要扩大,或是汇率浮动时,你会发现自己没有成长的空间。”确保店铺有足够盈收,才能够进一步发展自制商品,或是做更长远的未来计划,这些弹性与空间,从开店的第一天就必须思考清楚。

观察礼拜文房具的商品、包装、设计、官网及Instagram视觉,并没有特意强调台湾风格,而是全球消费者皆能迅速理解接受的美学语汇,尽管四年来从未主动参加国际礼品及生活家居展会,但是透过无远弗届的网路,来自各国的选品店却纷纷来信希望与询求合作,前阵子他们才与日本总代理商完成签约,正式进军日本市场。

随着海外收益占比逐渐升高,英国、荷兰、以色列及中国的合作伙伴纷纷前来洽谈总代理的可能,Karen却仍在考虑,“问题在于目前产品的定价太低,没办法再给代理商更低的价格,最终国外销售的价格可能会是台湾的两倍以上。”Karen解释,当海外与国内价格落差太大时,消费者可能会倾向寻求代购或是直接从台湾购买,造成经销商获利减少,以及货源混乱的现象;若调高定价,对台湾消费者而言又会造成负担,也违背了Karen创立品牌的初衷。

从精选国外商品站稳脚步,到逐步发展自制商品, Karen与Marco的每个决策都是从品牌经营的高度思考,就连选择合作经销通路,都必须谨慎再谨慎,因为若经销商没有能力将进货商品顺利卖出,可能会以低折扣促销,或是最终因为滞销而变成库存,最终让商品变旧,进而伤害品牌形象。事实上,Karen便曾自行将通路卖不掉的货物全数买回,“即使我们的品牌是这么的小,但是宁愿不赚钱,也要好好保护它。”

在这几年间,台湾的文具市场也开始出现变化,各具风格的文具选品店纷纷出现,虽然让礼拜文房具的国内销售额略为衰退,Karen却乐见其成,反而很开心愈来愈多人开始重视文具,她也期待每间选物店都能发展出自己的特色,“虽然大家都说台湾是小确幸,但是我却觉得小确幸也能够有大梦想,关键在于不要自我设限,永远保有开放的心胸。”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