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当精准成为一门艺术:专访香港高级机械表制表师

陀飞轮装置极其复杂,制作成本及装配工艺要求非常高,原因之一便是这框架和陀飞轮仅相当于一片天鹅羽毛的重量。

端传媒记者 王菡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6-07-14

“表盘上下分别是浑天仪和地球仪,表面是特殊方式打磨的立体蓝宝石玻璃,”沈墨宁摩挲着手上的表说道。这只名为“星恒”的表是他亲自设计的。2010年,当时53岁的沈墨宁开始学习手表的制作、修理,儿子沈慧林的创业之路刚刚开始。父子合作创办香港首个专门设计制作陀飞轮手表的品牌。沈墨宁虽经营手表厂二十多年,亲自动手制作、修理,却也是从零开始学习。

“最多的时候一天修7支表,坐在那里8个小时,”沈墨宁回忆起初学时持续练习,许多细小零件只有头发丝的一半,就算用高倍放大镜,还是很耗费眼睛。拆装了几十只表后,沈墨宁的手感愈来愈好,速度也愈来愈快。

“我算是学得快的,”沈墨宁并不掩饰自己在工艺方面的自信。经商30年,他一直保持对机械的兴趣,年轻时就喜欢研究收音机。齿轮、螺丝、弹簧等,每一个精密仪器中小巧零件的精确运作,就是科学与美学的最好结合。以细致、耐心创造秩序的过程,对沈墨宁是种享受。

1980年,23岁的沈墨宁离开当时工作的浙江医科大学,只身一人来到香港。从电子表生意起家,坚持做实业。先后做过蜂鸣片、玩具电子配件、三极管、晶体管、LED灯,对电子产品的眼光在行业中有口皆碑。1986年开始,沈墨宁回中国大陆投资,开始了与杭州手表厂的合作,到1999年股份制改革时,他正式入股杭州手表有限公司(前身为杭州手表厂)。2002年,杭州手表有限公司生产了首批陀飞轮机芯售往国外。瑞士、德国一些知名手表品牌对机芯的认可,让他信心倍增。

如果说前几十年,做生意是主业,机械工艺只是沈墨宁的个人兴趣,后来支持儿子创建自己的手表品牌时,他更像一位匠人。现在的公司中,父子各有分工,儿子沈慧林主理生意,自己则负责生产制作、设计、维修。

以细致、耐心创造秩序的过程,对制表师沈墨宁来说是种享受。
以细致、耐心创造秩序的过程,对制表师沈墨宁来说是种享受。

沈墨宁设计“星恒”的灵感来自浑天仪,他把一般表中的陀飞轮装置位置调整了90度,不仅为装置提供多角度欣赏,也呈现出更强烈的空间感。浑天仪在上方作为装饰,下方对应着夜光地球仪,显示两地时间。

1795年,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Breguet)发明了陀飞轮(Tourbillon)。普通的机械表,尤其是怀表,由于受到发条松紧度、金属疲劳以及地心引力的影响,误差较大。而陀飞轮这种钟表调速装置,将游丝、叉式杠杆及擒纵系统设计在同一轴上运作,并在运行时以360度旋转,校正地心吸力对钟表机件造成的走时误差。

陀飞轮的擒纵机构放在一个框架(Carriage)之内,当擒纵机构360度不停的旋转起来的时候,会将零件的方位误差综合起来,互相抵消,从而消灭误差。陀飞轮最理想的旋转速度一般是1分钟转360度。

陀飞轮装置极其复杂,制作成本及装配工艺要求非常高,是机械表中三大最复杂工艺之一。原因之一便是这框架和陀飞轮的重量不能超过0.3克或0.013盎司——相当于一片天鹅羽毛的重量或两片鹦鹉羽毛的重量。同时,组成陀飞轮的精细组件中,即使在今天,大部分仍为手工制作。

唯有结构设计与生产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妥善无误,制表师方能为腕表设定精准的速率。
唯有生产流程中每个环节都妥善无误,才能为腕表设定精准的速率。

任何人进入工作间之前,要先经过除尘。沈墨宁的工作台上,一个个透明小盒子中,分门别类盛着形状各异的精密零件。制表师的耐心、经验,决定了一支表的档次。上千道工序中,单是倒角Chamfer(Bevel)这项技艺就极考验耐心。出于美观,用手工锉去夹板、平板和螺钉头等的表面与侧面之间的棱边,进行切削和抛光以形成平坦的表面。倒角是高档手表与众不同的特色之一。

倒角强调部件的形状,每一粒经过精心打磨的零件,表面像一面镜子,边缘像一道光,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这样,无论从正面,还是从透明后盖看进去,装配起来的组件,才能有浑然一体的美感,反射出迷人的光芒。

精准走时,也是对一支机械表的基本考验。唯有结构设计与生产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妥善无误,制表师方能为腕表设定精准的速率。例如圆环形状的摆轮与置于摆轮中如漩涡状的游丝必须要放平;以及腕表随手臂摆动,为保持精准,制表师需要在不同的方位对腕表的精度进行调校。沈墨宁戴着橡胶指套,用小钻头从侧面在摆轮中钻出小孔,以此来补偿失衡。

一支腕表,除了机芯质量,外观设计也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沈墨宁设计的表,所有机芯的底盖都参考东方木雕作其独特的通花雕刻技术。机芯篆刻,也是他设计的一个特色,每位客人可以定做专属于自己的表。雕刻增加了工艺难度,因为镂雕会使机芯材料减少,材料的减少必然会导致零件的变形。因此组装调校镂雕机芯更加复杂。对制表师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只能一遍遍地不断精雕细琢,直到保证零部件间能毫无瑕疵地配合运转。

制表师要一遍遍精雕细琢,直到保证零部件间能毫无瑕疵地配合运转。
为保持精准,制表师需要在不同的方位对腕表的精度进行调校。

沈墨宁的工作台周围,悬挂、摆放着不少古董木雕。1986年,沈墨宁回到家乡杭州做生意,在西湖边建房子。装修时想用木雕,去夜市寻宝,发现不少老房子拆下的窗框、门花、床头装饰,手工精美,却无人问津。从那时起,他对木雕收藏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在中国大陆各省走访,穿梭乡间,农民丢弃当柴烧的旧木雕,他一车车运走。30年中,他已经有14000多件收藏。

受父亲影响,沈墨宁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着迷。神话故事、历史人物、诗词歌赋正是木雕篆刻的题材。收集、研究木雕的过程,他也增进了不少知识。在儿子建议下,他将木雕融入腕表设计,公司初创时力推的古董系列“麻姑寿星”可谓其中代表作。

三年前沈墨宁迷上了新收藏:古董八音盒。“机械表的原理与八音盒相通,尤其是动力系统,都是一样的,17、18世纪,瑞士的钟表巧匠除了造钟表,还造机械八音盒,两者一脉相承,相映成彰。”他边介绍边轻轻开启一件生产于1875年的瑞士八音盒,响起了鼓、钟、响板以及24键组管风琴的合奏曲。这台八音盒有8个滚筒可以互换,所以总共有64首舞曲。得知八音盒与钟表的历史渊源让沈墨宁很有感触,“我们制作机械表,看着这些工匠在一个多世纪前就有如此精湛的技艺,制作出这样的作品,对手工艺又多了一分敬意。”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