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

省级大吏密集换班 十九大前人事布局有何端倪?

现任最高领导人执政以来,主导首轮大规模密集人事调整。随着十九大临近,中国领导层对省级大员的人事排布、乃至整个党政官僚体系有什么考虑?

元淦恭

刊登于 2016-07-01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出席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活动。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出席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活动。

6月29、30日,中国官方密集公布了4个省份的省委书记调动情况,显示2017年中共十九大前的人事布局拉开序幕。与5年前相比,本轮调动中,卸任的省委书记均未满省部级干部卸任年龄65岁,上任者与卸任者的年龄差距缩小,跨省调动的比例也有较大提升。

本轮调整是现任最高领导人执政以来主导的第一轮大规模密集人事调整,随着最高层将出现较大变动的十九大临近,领导层对省级大员的人事排布、乃至整个党政官僚体系有什么考虑?未来中国官场,可能会因此发生怎样的变化?

十九大前系列人事调动的“第一波”

6月29日,新华社公布,现年60岁的江西省长鹿心社升任江西省委书记,63岁的强卫不再担任江西省委书记、常委、委员。 60岁的湖北省长王国生任青海省委书记,62岁的骆惠宁不再担任。

6月30日,官方公布骆惠宁调任山西省委书记,63岁的王儒林不再担任。 57岁的浙江省长李强出任江苏省委书记,63岁的罗志军不再担任。

在强卫、骆惠宁、王儒林、罗志军这去职的4位省委书记中,除骆惠宁转任山西书记外,另外三人都是到龄退休,可能到人大、政协等“退居二线”。

罗志军的卸任讲话是确认十九大前人事布局就此拉开的信号。罗志军称,“因为年龄原因,我已过了中央这次对省委换届规定的提名年龄界限,现在愉快地从省委书记岗位上退下来”。

罗志军这句话至少透露出两个信号。第一,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各省将召开党代会,省级党委班子要换届,换届过程中1953年及以前出生者(63岁或以上)不再新提名担任省委书记。第二,针对省级党委班子换届进行的提前人事布局已经开始了。

“老书记”卸任时间明显提前

本轮人事调整中,和罗志军同时卸任的强卫、王儒林都是1953年出生的。虽然他们超过了省级党委负责人的最高提名年限,但距离正省级干部的退休年龄65岁还有一年左右。

对比2011年卸任省委书记的卫留成、白恩培、张云川、陆浩,罗志军等年龄明显偏轻。卫留成、白恩培、张云川都出生于1946年,当年卸任时已满65岁。 2011年12月卸任的时任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出生于1947年,换言之,卫留成等都是年满65岁才到龄退休。

这反映出此次省部级人事调整的规则可能和5年前发生了明显变化。上一届换届中年龄较大的书记,一般达到最高任职年龄前后再卸任,这一届换届中,如拟卸任书记已超过新提名年龄,可能都在省党代会开幕之前先行卸任,不用等到65岁。

因此,可以预期今年下半年的省委书记调整将非常密集。

目前,省委书记中尚有内蒙古书记王君、黑龙江书记王宪魁、甘肃书记王三运、海南书记罗保铭、浙江书记夏宝龙五位出生于1952年,山东书记姜异康、湖南书记徐守盛出生在1953年。基本可以判断,上述7人中除在明后年中央换届中将晋升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概率都将在今年离任。因此今年将出现一轮省委书记、省长的人事大洗牌。

浙江省长李强则将升任江苏省委书记。
浙江省长李强则将升任江苏省委书记。

干部“年轻化”趋势出现逆转

这一轮人事集中调整,是现任最高领导人执政以来主导的第一轮大规模密集人事调整,让1952年、1953年出生的省委书记提早卸任,反映了高层要及早完成对省部级人事全面重构的鲜明意图。

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年轻化”趋势已经出现逆转。从组织架构上来讲,最高层对特定背景出身的官员的限制,就是要杜绝“坐直升飞机”的跨越式晋升,最高领导人本人也反复强调“年轻干部要墩墩苗”,也正面释放了上述信号。

从过去几年的人事安排来看,许多省份都出现了省委书记年龄小于省长的“倒挂现象”,这打破了省委书记、省长之间的梯度晋升格局,实际上把原来一段时期中,因为“干部年轻化”趋势而适合放在省长位置上的一些人,压在了副部级岗位。这显然是为新领导人在副部级布局“新人”,并为“新人”“弯道超车”创造条件。

比较2011年五位省委书记更迭的情况和刚刚宣布的4位省委书记更迭,当时新任和卸任者的平均年龄之差接近5岁,而此次新任者和卸任者的平均年龄之差只有3岁。此次新任省委书记中还有1959年出生的李强,整体拉低了新任者的平均年龄。

这个细节实际上反映出当下高层用人的整体思路,核心是打破旧有的官员匀速晋升体系,逐渐推动官员“加速晋升”。旧有的“官员匀速晋升体系”,要求官员在不同行政级别呆的年限大致比较均衡,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官员要成为正省部级干部,必须尽量趁早,一旦当上正省部级干部,在正省部级上的时间可能比较长。这一体制使“干部年轻化”金科玉律高度有效,明显有利于党内特定背景的人士。

但现在高层希望基层干部晋升相对慢一些,大量50岁左右还是副部级的干部,要对正部级职位展开更激烈的、以“政治素质”为核心的竞争,最终使多数官员晋升到正部级的年龄延后,在正部级以上的任职时限相对缩短。这种模式导致的结果将是,省部级“一把手”的平均任职年限可能进一步缩短,背后显然是为了进一步避免官员势力尾大不掉和反腐。

正是由于当前干部“年轻化”趋势已明显减弱,密集人事调动中相对年轻的官员,其背景更耐人寻味。

生于1959年的新任江苏书记李强,原系浙江省长,此次调动前从未离开过浙江,是“之江团队”的典型代表;生于1957年,可能出任江西省长的江西副书记刘奇,在今年2月由宁波书记调任江西副书记之前也一直在浙江工作,且在2003年到2007年间担任温州市长和浙江发改委主任;生于1960年,可能出任湖北省长,壮大“60后”省长队伍的王晓东,则曾在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栗战书担任贵州省委书记期间,担任贵州省常务副省长。

跨省调动趋势进一步强化

本轮地方人事调整,除涉及四省书记变动外,还导致浙江、江西、湖北三省省长出缺。

7月1日,官方宣布,新疆党委正部级副书记车俊已调任浙江副书记,已明确将接任浙江省长,江西、湖北两省拟任省长人选尚未公布,很可能由两位省委专职副书记刘奇、王晓东擢升担任。

湖北省委专职副书记王晓东调任湖北已四年多,但江西省委专职副书记刘奇从浙江调任江西尚不到半年。换言之,最近7位书记、省长调动中实际上有5位可以算是“异地调任”,比例之高,明显超过上一次换届,同样反映高层多用“流官”,忌惮地方势力的意图。

本文初稿刊于作者微信公号“元淦恭”。端传媒获授权编辑转载。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