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中国1月银行新增贷款创单月新高 央行或推迟降准降息

刊登于 2016-02-17

中国央行公布最新数据显示,1月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额创单月新高,达2.51万亿元。

中国的银行信贷额度在今年1月再创月度纪录。2月16日,中国央行公布最新数据,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2.5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出1.04万亿元;社会融资总规模则达到3.4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出1.37万亿元。此前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13位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则是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9万亿元。

金融时报分析认为,这一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实施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提振日益放缓的经济增速。麦格理证券(Macquarie Securities)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说:“根据最高领导人最近的演讲和1月份信贷增速判断,今年政策制定者似乎决心让经济增速高于6.5%的底线。”

一旦经济真的出现滑出合理区间的苗头,该出手时我们会果断出手。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15日表示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认为,人民币贷款增多是意料之中,由于汇率压力大,许多海外的融资需求转回境内。

此外,因为银行在新年开始时会拥有新的贷款额度,1月通常也是一年中放贷规模最高的月份。中金债券研究团队认为,“早放贷早收益属于最为传统的提高收益方式之一,只是今年应用到了极致。”一位兴业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全部都是以前的储备项目尽快落地,早一天落地早一天锁定收益。”

从贷款结构上看,新增信贷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个人按揭贷款。央行数据显示,企业类中长期贷款增加1.06万亿元,达到历史新高;1月居民类贷款也增长6000亿元,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4783亿元,两项数据均创下单月新高。

中金债券分析团队指出,个人按揭的增长主要由于银行集中在年初投放将去年四季度的按揭贷款。而近期政府鼓励房地产去库存的一系列政策,可能持续刺激居民的购房需求和相关房贷。

三菱东京日联的首席金融市场分析师李刘阳认为,从结构上看,1月的中长贷如居民房贷和基建投资的比例较高,说明未来经济可能出现局部改善。不过应该还有相当的部分用于债务滚动、或者外币贷款置换,因此不能从这一个月的数据,得出经济出现向好的判断。

渣打银行的经济学家丁爽也认为,1月份新增信贷激增可能是一次性现象,中国央行对于金融系统杠杆率上升仍持谨慎态度,因此未来几月新增贷款可能会减少。他认为,财政刺激政策将是提振2016年经济的首选,此时政府不太可能选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曾推出过的大规模刺激政策。

为了在春节假期前向国内市场提供足够的流动性,过去几周中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货币工具累积向市场注入了价值约人民币2万亿元的资金。大笔流动性的注入令1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上升14.0%,升幅高于去年12月末的13.3%,也高于此前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给出的13.5%的预期中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王洋认为,1月M2和M1增速都太高,肯定会限制今年货币政策的空间。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同样表示,面对如此规模的信贷投放,央行可能会再度推迟降准降息的时间。

5978 亿人民币
2015年12月的新增人民币贷款为5978亿元,社会融资总规模为1.82万亿元。

广义货币

广义货币(Broad money)是一个经济学概念。M0、M1、M2、M3都是用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M1反映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财新网路透社华尔街日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