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数洞

台湾政治,愈来愈“绿”不可挡?

从本次台湾总统与立委选举结果来看,民调专家认为,民众的政治态度确实慢慢在改变,蓝绿版块不是铁板一块。

端传媒记者 李志德、陈筑君、蒋金 发自台北 戴玉、巢恬逸 数据分析

刊登于 2016-02-15

#数据统计#数洞

台湾总统和立委选举1月16日揭晓,民进党提名的蔡英文和陈建仁以25.08个百分点、超过300万票的差距,击败国民党提名的朱立伦和王如玄。但除了一次选举的胜负外,2016年的投票结果是不是也有某种趋势性意义?或者更具体地问:经过了2016的大选之后,台湾政党支持版块,是不是愈发地“绿”不可挡?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端传媒以2000年迄今的历届总统大选,国民党和民进党的得票结果为分析样本,不计算第三势力,主要是宋楚瑜的得票,以整体观察近16年台湾民众投票的蓝绿倾向。

2016年大选 各县市选票急速向绿营偏移

2000年至2016年,台湾总统大选蓝绿选票拉锯情况。

端传媒以一张综合图表(编按:建议以PC观看,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呈现近16年台湾民众投票结果里蓝、绿力量的消长趋势。以各县市为单位(编按:台南市、高雄市和台中市,以改制之后区域计算),图表纵向由上而下是时间;水平方向为蓝、绿总统候选人得票率的差值,以民进党得票率减去国民党得票率,负值表示国民党在该县市获胜,正值表示民进党获胜。

首先,整体观察这张图表,可以发现2008年第十二任总统选举是重要分水岭。在此之前,国民党在全国县市之中明显占有优势,这样的趋势在2008年选举结果中达到高峰,民进党只在屏东县、云林县、高雄市、台南市和嘉义县5个县市获胜,幅度最大的是嘉义县的8.89个百分点,最小的屏东县不到1个百分点。

台中市、彰化县市、嘉义市、宜兰县和蓝绿几乎平分秋色的高雄市在2008年大选中由绿转蓝;嘉义市、宜兰县和高雄市到2012年大选再度由蓝转绿。不过整体而言,在2012年的大选中由蓝转绿的趋势并不显著。

然而到了2016年大选,图表上代表各县市的节点就像受到外力拉扯一样,急速向绿营偏移。国民党获胜区域只剩下台东县、花莲县、金门县和连江县(马祖),但这4个县的人口总和,只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3。

然而“由蓝转绿”究竟是不是一个长期趋势?端传媒根据数据,找出了“剧烈转绿”和“长期转绿”两种型态,前者指和2012年相比,在这一次投票中绿营得票激增的地区;后者指和16年前相比,选民投票行为稳定转绿的县市。

“剧烈转绿”的县市前5名为:台北市、苗栗县、新竹市、新竹县和基隆市。

台北市是2016年选举结果“转绿”幅度最大的地区。4年前的2012大选,马英九的得票率还胜过蔡英文18个百分点;到了这一次,蔡英文胜过朱立伦14个百分点。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竹、苗地区:苗栗县是本次选举转绿幅度第二大的地区,同时也是国民党和上次相比,失票幅度第二大的地区。幅度最大的是新竹县。事实上在竹、苗两县国民党不仅失票幅度大,全县甚至直接由蓝转绿。

“长期转绿”的前5名是:桃园市、苗栗县、台中市、新北市和新竹县。其中新北、台中和桃园,在2012年底的市长选举中,就已经展现了“转绿”的趋势。更重要的是,这5个县市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超过百分之40。

戴立安:蓝绿版块并非铁板

对于2016大选结果呈现的蓝、绿阵营支持版块变动,“台湾指标民调”公司总经理戴立安接受端传媒访问时分析,这次蔡英文得票率56%,朱立伦31%,宋楚瑜13%,如果把朱、宋加起来,大约56%对44%,有人认为这代表蓝、绿的基本盘,但实际上不是如此。

戴立安说,目前进行民调使用蓝绿背后的版块参数,大概是50%对50%,甚至是绿多一点点,但大抵蓝绿是接近的。然而版块接近,为什么投票结果是这样?这代表有些中间选民选绿的多。不过即使台湾蓝、绿版块大抵稳定,但仍有慢慢变动。民众的政治态度是慢慢在改变,不是铁板一块。

在2014年地方选举国民党惨败时,戴立安接受媒体访问时就预测:国民党当时的执政县市少,不过还不到谷底,一旦民进党在2016大选中获胜,国民党便后继无人,在青年、妇女、劳工族群也得不到太多支持声音。他以“目前来讲还是深不见底”总结当时的国民党。

戴立安指出,台湾7成民众拥有政党倾向,但蓝绿版块具有变动性,县市首长如果表现不错,民众支持度会慢慢翻转的。况且,如果直接拿2016总统大选结果和2012相比,或许有人会觉得变动幅度很大,但2016跟2012年之间事实上还有2014年九合一地方选举,蓝转绿的趋势已经显现出来,“只是你相不相信而已”。

对于桃、竹、苗地区进入“转绿”名单,戴立安分析客家选民倾向维持稳定,过去对于民进党比较不信任;但这次蔡英文恰好主打“维持现状”,不是过去陈水扁的风格,被接受的程度比以前高很多。

再者,在2014地方选举后,产生了桃园市长郑文灿、新竹市长林智坚这些年轻一辈的首长,“如果他们在地方真的展现不同风貌,那后面可能就会跟着变了。”

尽管目前桃园市的市议员仍以蓝营居多,但资源掌握在市长这里,这对派系都会有所牵动,戴立安认为,“如果郑文灿能把国民党的派系力量处理得不错,再加上社会住宅、青年住宅等政策部分做好,在移入人口比例非常高的桃园,就能像陈菊在高雄市一样,替民进党打下基础。”

至于除了离岛外,台湾最蓝的基隆,他则表示,以往蓝绿版块大约蓝58%、绿42%,因此,纵使批评声不断,国民党过去均能顺利胜选。惟民进党籍的林右昌在2014年当选市长后,版块开始出现变化,这次基隆市成为大选“剧烈转绿”第5名,林右昌打败国民党籍的谢立功,就是变天前的迹象。而在绿营的蔡适应拿下本届基隆市立委后,下一个重要观察指标便是2018年的市议员选举。

从选举结果做整体观察,戴立安直言,地方政治生态一定会再做转变。他认为,不论是地方连结或对年轻人的拉拔,民进党做得确实比国民党好,尤其绿营现在执政13县市及中央,且接下来还有许多事业单位,“他们有很多条件跟机会”。不过,后续民进党是否会出现派系吃相难看问题,导致蔡英文的领导权威受到伤害,却也成为民进党第一次完全执政后,须步步为营的关键。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