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香港式购物怎样被卷入“双十一”狂潮

以亿计的消费者,过百亿销售额,11.11 这“光棍节”将香港消费者、老牌企业和香港电商卷入了网购浪潮。

端传媒记者 陈倩儿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5-11-10

香港式购物怎样卷进“双十一”狂潮。图:Wilson Tsang / 端传媒
香港式购物怎样卷进“双十一”狂潮。

终于到了11月11日,吴洁凝要尽情购物。她担心好货被抢光,几天前就天天“逛商铺”,将自己喜欢的连衣裙、婴儿用品和编织工具书等30多件货品放入自己的“购物车”。

吴洁凝今年32岁,是香港一名年轻母亲,她天天逛的不是某某百货公司或任何大商场,而是网上的电子购物平台——淘宝。自2009年开始,阿里巴巴集团于每年11月11日在其网购平台——淘宝和天猫上推出“双十一”大减价活动,声称要把“双十一”打造成全球的购物狂欢节。

11月10日晚上8时,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宣布,已有1.3亿消费者“走入双十一商场”,这个“商场”还专门为香港消费者设有“香港专区”。在去年的“双十一购物节”,根据中文互联网数据研究谘询中心的数据,香港名列中国境外消费国或地区的首位。

“现在这个节越来越疯狂了,版图还向全球推进。”研究中国市场营销的香港中文大学市场学系教授冼日明对记者说,这几天,他观察到班上的学生都在讨论“双十一”优惠,内地或是香港学生都沉溺在淘宝网购热中。

“双十一”的网购旋风搅动整个零售市场,香港的买家和卖家都被卷入其中。现在,越来越多香港商家进驻天猫、京东商城等中国内地网购平台,参与“双十一”,以图分一杯羹。也有驻扎香港的网购平台开始另搭舞台,推出类同但又不一样定位的“双十一”,甚至“双十二”购物节,扩展市场购买力。

阿里巴巴在11月11日推出“双十一购物狂欢节”。设计图片/端传媒摄影部
阿里巴巴在11月11日推出“双十一购物狂欢节”。

光棍节变身庞大购物节

11月11日,在中国内地本来被戏称为光棍节,但这个节日的由来,人们已经讲不清。有人说这个概念来自北京清华大学的网络论坛,有人说来自南京大学一群室友的创意。唯一肯定的是,光棍节是年轻人的独特文化,单身的自嘲单身,情侣用来庆祝“脱单”。

2009年,马云利用这年轻人追捧的节日,巧妙地在光棍节这天推出大减价活动,配以温情口号“就算没有男(女)朋友陪伴,至少我们还可以疯狂购物”。

市场反应良好,随后,京东商城、唯品会等网购平台纷纷仿效,在11月11日这天推出大减价优惠,“光棍节”的烙印越趋冷淡,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众人狂欢的消费大节。

过往数年,阿里巴巴在11月11日这天的销售额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由2011年52亿(人民币),2012年190亿,2013年350亿,到2014年571亿,而参与的商铺也从2009年的27家增长到2014年的3万多家。不少媒体运用阿里巴巴过往数年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预测今年“天猫双十一”一天的销售金额可达649亿。

香港买家,又惊喜又担忧

香港人吴洁凝从2009年就开始有淘宝购物的习惯,但直到2014年听朋友说起“天猫双十一”是淘宝大减价日,她才第一次尝鲜。

“淘宝的东西好平(便宜),有些衣服和香港的质量差不多,但价格便宜一半,而且有些款式还是香港找不到的。”吴洁莹发现,“双十一”当天大量低于五折的产品让她更为惊喜。

她表示现在已经很少在香港商铺买衣服,平常在街上见到喜欢的衣服款式就马上到淘宝搜索。过去数年,原来完全不懂网购技术的她越来越熟悉淘宝的网购流程。

年轻人消费模式改变,从实体商铺转到网络购物。图为 H&M 铜锣湾最新旗舰店。摄:罗国辉/端传媒
年轻人消费模式改变,从实体商铺转到网络购物。图为 H&M 铜锣湾最新旗舰店。

与吴洁凝相似,21岁的香港大学生何懿媛平常也习惯用淘宝买衣服。她今年读大学四年级,她的朋友圈都很少在商铺买衣服,“我们还是学生,为了悭(节省零用),还会把一些平常要买的东西留到“双十一”才买。”

吴洁凝及何懿媛不是少数,淘宝购物的经验及“双十一”风潮正在改变香港年轻一群的消费模式及习惯,不过这两位消费者都表示,在淘宝上只会购买衣服鞋袜,对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食物、化妆品、婴儿产品等从来不会购买。

今年“双十一”,吴洁凝打算在淘宝上为自己两岁多的女儿买点东西,不过她不敢购物奶粉、衣服、尿片等,担心影响孩子健康,只买了一个婴儿护栏。

“护肤品那些我都不会淘宝,不知道质量怎么样。”何懿媛表示,她曾经看新闻,有消费者从淘宝买面膜,用后“把脸搞坏了”,所以很担心。

质量存疑的还有奢侈品。早前,拥有Gucci、圣罗兰两大品牌的法国奢侈品集团开云起诉阿里巴巴平台侵犯商标权并售卖假冒商品,马云备受海外消费者质疑。

香港商家,抓网购商机扭转零售颓势

尽管淘宝并未在海外市场建立足够的诚信度,但“双十一”风潮依然席卷各地。香港买家蠢蠢欲动,香港卖家也大规模进军。今年,周大福、周生生、六福、屈臣氏、莎莎、卖海味的楼上、官燕盏等众多香港品牌都在天猫上推出了“双十一”优惠,将香港品牌推进内地市场。

其中,拥有86年历史的周大福自2010年开始进驻天猫,2011年参与“双十一”活动,其后也在京东商城、唯品会、一号店等中国内地的网购平台上推出“双十一”活动,每年在位于深圳的中国内地总部组织专责团队“备战双十一”,2014年仅仅是在线客服人员就达到300人。在2013年和2014年,周大福连续两年夺得“天猫双十一”珠宝类商铺营业额之冠,在2014年11月11日当日一天在天猫上的销售额就达到4731万人民币。

今年,周大福更设计了999黄金的天猫型吊坠,完全迎合“双十一”文化。

自2014年开始,香港零售业业绩一路下滑。根据香港统计处最新公布数据,2015年9月,零售业进一步转弱,较2014年同月下跌6.4%,大部分零售商类别的销售均录得按年跌幅。

长久以来,香港的零售业仍然沿用传统的零售模式,即以实体商店零售占绝大比例。2014年,顾问公司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及大昌华嘉(DKSH)曾发表报告称,网购在香港市场仅占总体零售业的百分之一点九。

今日,这个由中国内地传来的节日“双十一”,似乎成为香港不少商家开辟网购潜能、推动零售业增长的试金石。

受大陆自由行人数减少、奢侈品购买力下滑等因素影响,周大福在2015年财政年度录得 64,277百万港元营业额,比2014年年度下滑17%。在此低谷,周大福主席郑家纯博士谈全年业绩时表示,将“专注发展大中华市场”、“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善用科技为顾客带来崭新体验”。

香港零售业颓势持续,图为旺角弥敦道商铺。摄:Kaho Wong/端传媒
香港零售业颓势持续,图为旺角弥敦道商铺。

香港电商,另辟蹊径争抢“双十一”

在冼日明看来,阿里巴巴“双十一”的规模看似庞大美好,但香港企业如上述的珠宝店、化妆品店要跻身其中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天猫上有数量庞大的商铺,你要突围而出,要具有不可取代的独特性。”冼日明分析说,参加今年“天猫双十一”的商铺来自25个国家,包括来自中国和荷兰、英国等地,数量高达18万家实体店,香港企业的竞争力在其中并不特别明显;而与中国大陆商品相比,香港商品也难以用价格取胜。

或许有鉴于此,一些扎根香港的网购平台近来开始尝试搭建自己的主场。自2013年,主打时装、由德国企业投资的网购平台Zalora也推出了“双十一”优惠,大量产品七折出售。Zalora 在中国内地没有业务,主攻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市场。接受端传媒访问时,Zalora 香港营运总监蔡承迅表示,“双十一优惠获得良好的市场反应”,但拒绝透露具体销售额。

不过事实上,Zalora 似乎将营销重点放在了另一个日子。自2014年开始,Zalora在12月12日这天联手香港和东南亚的企业、电商打造“双十二”优惠活动的概念,去年参与商家为100多家,今年进一步扩大到250家。

另一边,香港老牌电商Yahoo香港超级商场也开始了新举动。11月5日,Yahoo香港宣布Yahoo香港和Yahoo奇摩合力推出跨境电商平台,并宣布推出“双十一”优惠。这个跨境平台第一步先将逾百家台湾企业推上平台,让香港消费者直接网购台湾产品,声称下一步计划将陆续把香港商品引进台湾。

除了这些网购平台以外,日本城、屈臣氏、周大福等品牌也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推出网购服务,并在最近大打“双十一”优惠牌。

这些香港商家是得到淘宝11月11日光棍节大收旺场的启发,利用节日推动香港网购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香港,互联网覆盖率高,但网购发展却相对滞后。根据数码 21资讯科技策略部门在2015年4月发布的报告,受访人士(15岁及以上)在统计前12个月曾进行网购的比例仅为23.4%。

其中,香港消费者对网购的体验也并不良好。国际物流UPS联同数码市场调查机构 comScore Inc.在2013年发布的《UPS网购族脉搏:顾客体验研究》报告指出,在香港,每100位网购者中,仅有38人对网上购物经验感到满意,比例上远低于美国(83%)、欧洲(78%)及中国内地(60%)。

“全球来说,香港都是个发达经济体,但目前相比邻近的发达经济体,例如日本、韩国等,我们的电子商务发展确实比较落后。”冼日明说,究其原因,他指出:“香港实体零售企业控制了整个市场,他们不想动,不想改变,所以电子商务难以突破。”

但冼日明预料,伴随着香港年轻一代成为主力消费人群,香港电子商务的发展势不可挡。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