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黄洪:养老金学者方案出炉 可惠及全民

今天,我们64名香港学者,作为首轮发起人,提出“全民养老金”学者方案,期望得到更多学者及市民支持。

刊登于 2015-11-07

黄洪:香港需要一个“惠及全民”的长者生活保障制度。摄:罗国辉/端传媒
黄洪:香港需要一个“惠及全民”的长者生活保障制度。

在2015年11月7日,我们有64名在大学及大专从事教育及研究的香港学者,作为首轮发起人,提出“全民养老金”学者方案,期望得到更多学者及市民支持。2014年周永新教授研究团队向政府提交“香港退休保障的未来发展研究报告”,最后建议政府实施属全民退休保障类型的老年金方案。然而,政府一直却未有跟进行动。扶贫委员会终于决定就退休保障于2015年12月进行公开谘询。政府统计处于2015年10月发表了最新的香港人口推算数据,推算时间由周永新团队的最后年份2041年延长至2064年,团队所研究的方案及其最后建议方案均不可能有数据作这么长时间的推算。

为补足民间方案的推算期不足,我们一群学者仍根据最新人口推算对劳动人口数目的保守推算,参考了各民间组织的全民退休保障方案,按周教授团队报告中所提出的相同推算假设,提出全民养老金学者方案。我们希望为香港未来退休保障制度,提出一个“惠及全民、具足够保障及财政可持续”的方案。

全民退保最大优点:让长者感到安心

现行综援制度明显具有标签效果,令不少有经济需要的长者不愿领取综援。长者生活津贴及高龄津贴的金额又偏低,未能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强制性公积金计划首先未能保障众多未有参与劳动市场的妇女及残疾人士,其次强积金的保障水平不高,再加上管理费用过高、更有与长期服务金、遣散费对冲等问题,强积金未能提供一个广泛覆盖,有足够保障水平的退休保障制度。

香港需要一个“惠及全民”的长者生活保障制度。这正如香港有“惠及全民”的公立医疗制度以及公立教育制度一样,政府将“惠及全民”称之为“不论贫富”的说法明显有引导公众去质疑全民性的退休保障计划之嫌。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的精髓在于为香港所有的长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令长者免于担心自己的积蓄会坐食山崩、又或子女会无力供养。长者能每月获取基本的养老金,使其生活无后顾之忧,这是全民性退休保障制度的最大优点:让长者感到安心。

我们建议的“全民养老金”学者方案要点:

  1. 全民性:所有年满65岁及以上的香港长者,毋须资产及入息审查,均合资格领取。计划可“惠及全民”,以体现长者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是每位香港长者的基本权利。对于有人提出全民性计划是向富人派钱的说法,新计划可参考现行高龄津贴的做法,合资格的长者须主动提出申请方能领取,我们相信会有部分长者主动放弃领取全民养老金。

  2. 基本保障:以2016年计,每月领取的金额为$3500,其后金额按通胀调整。有关水平是参考了民间团体对全民养老金水平的计算及由2013年至今的通胀。

  3. 即时生效及开始储蓄:由2016年开始供款,并即时向合资格长者发放全民养老金。愈早实行有关政策,愈能发挥这计划的集体储蓄功能。这计划不是西方社会所通行的“随收随支”(Pay As You Go)计划,而是世界银行所支持的“部分预筹款项”(Partially Pre-funded)计划。利用人口未完全老化的黄金机会,实行筹资以应付未来人口更老化阶段的资金需要。

  4. 三方供款:政府将现行社会保障开支(包括长者综援标准金额、高龄津贴及长者生活津贴),按老人人口增长率注入计划。劳资双方现行每月的强积金供款各减为2.5%,同时为计划各供款2.5%。有关三方供款安排及比率,并不会额外增加劳、资、官三方的供款压力。只是更好运用现是劳资双方在强积金的供款以及政府在社会保障有关老人生活保障的开支。

  5. 政府责任:由于政府延误计划实施日期,应补偿自2013年至今的累计基金,所以应要在2016年为计划注入1000亿的种子基金。政府经已为实行退休保障预留500亿基金,我们的方案只需政府在明年一次过多拨出500亿便能令方案财政可持续。

  6. 大企业责任:大企业应对现行经已退休的长者有更大的承担,盈利超过1000万的企业每年缴纳的利得税应额外增加1.9%以注入计划。现时的长者长期为香港的繁荣作出贡献,而当中最大的得益者为现时香港的大企业,大企业较中小企应承担更大支付全民养老金的企业社会责任,以体现公平和公义。

据我们推算的结果,“全民养老金”学者方案在2016年开始实施,为所有65岁及以上的长者提供每月3500元的基本养老金。政府将取消长者综援(标准金额部分)、高龄津贴及长者生活津贴。由2016年至2032年,“全民养老金”基金的现金流入多于支出,令基金的结余由2016年的1185亿元上升至2032年的2732亿元。由2033年至2064年,人口进一步老化,基金的支出会大于收入,基金的结余会由2727亿下降至548亿元。至2064年基金仍然有结余显示基金的财政持续可行。(请参见图表连结

若政府能够实行积极的人口政策如鼓励生育、改善托儿服务、加大输入人才等,香港的劳动人口将会上升,而有关基金的结余将会大幅增加,所以基金不会出现所谓“爆煲”的情况。

我们相信只要政府在大部分市民赞成的民意授权下,有政治意志实行有关“全民养老金”的制度,这制度能够加强市民对香港的团结感及归属感,有利解决香港政治出现撕裂的情况。在经济上,实施全民养老金较强制性公积金能够即时增加长者在本地的消费,能促进本土消费及中、低技术劳动力的就业市场增长。最后在社会关系上,有全民性的养老金,长者与子女之间不会再就申请综援或长者生活津贴而出现要签未能供养父母同意书或转移资产等破坏家庭和谐的政策后果。

非供款性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负担更重

政府有意只实施需要入息及资产审查的老年保障制度,即改善现行的综援、长者生活津贴、高龄津贴的制度。这类方案政府须独力承担有关所有的开支,其财政更加不可持续,政府必须透过大幅加税方能应付有关开支。据周永新教授团队的推算,以民建联的改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建议为例,在2013年政府的当年与长者相关社会保障开支为255亿至2041年政府的当年支出为689亿,而我们建议的方案在2041年政府的开支为472亿,可见非供款性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的财政负担更加严重。

基于以上对“全民养老金”对比其他退休制度的优缺点分析,我们强烈要求扶贫委员会能够将“全民养老金”学者方案纳入退休保障公众谘询文件,让市民能对不同的退休保障方案有全面的认识以及能有真正的选择。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