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赵永佳:“全民维权时代”下的TSA

小三TSA不一定是现在所有小学问题的成因,取消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但不取消的话,对话就不容易进行了。

刊登于 2015-10-25

不少学生为应付TSA 考试,会在课堂后参加应试技巧提升班。摄:Xaume Olleros/端传媒
不少学生为应付TSA 考试,会在课堂后参加应试技巧提升班。

我7月份曾在报章撰文,指出在“后政改时代”,建制派希望香港社会放下“政治争拗”、“专注民生”,但近期一些现象,却令人怀疑香港社会专心“拚民生”,会否成为香港政府另一场噩梦的开始。在维权运动“遍地开花”的时代,政府施政众多大大小小的失误,可能都会有苦主们站出来“同你死过”。文章最后指出了两个可能会激发民间反弹的政策议题,一个是食水,因当时食水含铅问题刚刚爆发,大概是“盲的都看到”会越演越烈。而另外一个议题是TSA(全港性系统评估),在当时来说也只是一个“合理期望”而已。由几年前“TSA关注组”成立,在媒体中不断“煲”这个议题,但家长反应未见热烈。两个月之后,再回头一看,却已是“不幸言中”。

今回的反TSA运动,其实要从一个在脸书上成立不久,名为“不愿小朋友成为功课奴隶”的封闭群组说起。这个群组应该在今年开学后才成立,根据群组召集人自述,开始不到一个星期已有4000人参加(现在已过二万)。起初只是家长分享小朋友的家课表,“呻”一下功课怎样又多又难而已,但很多家长从分享中知道,并不是单单自己有问题之后,很快就将矛盾由个人指向制度,其中全日制小学与TSA是最多人提起。更有家长提出罢考、游行等方法来表达诉求。最后,就出现了“争取取消小三TSA”的活动群组,已有超过三万人参加。就连原来“功课奴隶”群组召集人也感叹,群组已由发放负能量而成为推动改变的动力,为解放“功课奴隶”而努力。截至执笔当天,起码又有另外两个群组成立来反对TSA,分别是“家长教师齐打TSA”及“取消强制全日制小学,支持废除TSA”。

TSA,一个“罗生门”

有人说,TSA就是一个“罗生门”,家长不断在吐苦水,但教育局也在呻冤,表示TSA得到学校、老师支持,但“立法原意”被某些学校扭曲,而且他们也已尽力“优化”政策,令学校不再因为TSA操练学生等等。

过去数年原来的家长组织在TSA问题上以对话、宣传为主,并未采取较激烈行动,难免被其他人觉得是“讲多过做”。今次反TSA运动由新人担大旗,而家长们的情绪又越见升温,因此教局有点不痛不痒的回应,似乎就未能说服愤怒的家长们。不少群组中的家长强调“团结就是力量”,表示要集齐人数(现在目标是五万),他们似乎深知“晒冷”才是硬道理!

香港现在有30万左右的本地(官立、资助、直资和私立)的小学生,家长数目粗略推算也有50至60万。在“全民维权”的年代,群众对制度失去信心,在觉得自己利益受损害时,都很快会走上“自力救济”的方向。而且家长运动,也是典型“没有大台”的社会运动,其中有100个家长,就可能有50种对教育的不同看法。选择发声的,基本共识除了“守护孩子”之外,可能就只有“家课和测考的压力很大”。现在有论者以测考、评估在所难免且有需要,而取消TSA之后又会有其他评估取而代之的论点来为TSA开脱,相信难以平民愤。

政府必须果断积极回应

政府面对这些政策争议,必须要采取果断行动,被公众“看到”有积极回应,而不一定是再强调慢慢来“以理服人”。因为所谓理据,在资讯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其实也可能只是双方不同立场的各自表述而已。除非教局能“开诚布公”,全面公开TSA的设计、执行、成绩,以至如何运用结果来评估和改进本港的教育系统,再加上通过大规模的公听会来和不同组织对话,才有“大和解”的可能。

在高中课程的发展过程中,我看到教局在谘询公众与教育各界方面的工作其实可以做得很仔细到位,虽然结果都未必能令所有持份者满意,但起码大家对决策机制还算信服,亦充分了解政策改或不改的原因。例如在高中的课程谘询中,教局会以问卷形式让学校对特定课程更能表达意见,并在相关委员会公布结构。不知道在今次的TSA风波,可不可以参考高中课程发展的做法,以“广泛谘询”来收集学校、老师,甚至家长的意见?正如上面所述,如果TSA是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广泛支持,而本港家长也真的普遍不反对测考,我们是否可以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整合“民意”,以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基础?

暂停小三TSA以便对话

在有大多数共识之前,教局应该考虑先暂停小三TSA一段时间(例如两年),好让大家能平心静气一点讨论。家长们也可以知道,没有了TSA(及其引申的补充练习),是否功课量和难度就会减少或减低?须知道,现在正是竞选季节,再拖下去,不同的政治力量就会以TSA议题来争取家长们支持(已有区议会候选人表态反对TSA),到时大家就更难有妥协空间。

我们明白,现在政府施政,容易动辄得咎,一些很复杂的公共政策难题,也不容易有简单答案。小三TSA不一定是现在所有小学问题的成因,取消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但不取消的话,对话就不容易进行了。林郑月娥司长说得好,“官到无求胆自大”。暂停小三TSA,不是为了“博掌声”,是向家长们展示政府看到小朋友的苦况,听到家长的声音,也有解决问题的诚意与决心。这,也需要勇气和智慧。

其实很多家长也明白,取消小三TSA不能完全消灭测考和家课的压力,因为主流教育制度中还有几个压力的重要来源。在小学阶段,我们还有小五开始的呈分试,和小六暑假的分班试(Pre S-1)。只要我们还是有Band 1名校,不少家长是一定不会放弃在呈分试中取得好成绩,小学也不会放弃“协助”同学在Pre S-1考得好成绩。就算Pre S-1不影响应考同学,只影响原校以后“师弟妹”的派位,但为了能分到去精英班,有些家长也不会介意学校为他们的孩子们“准备”。

多样的生涯发展机会

我们得承认操练是港式教育的“共业”,不是单一因素做成,但起码当局要清楚向家长们解释,保留TSA的好处何在,为什么是好处多于坏处?教育社会学中有句老话是“教育不能解决社会问题”,但起码我们应该努力,让教育不会制造更多社会问题。

当然考上Band1名校,争取进去精英班,最重要的目的,可能还是要提高考入只占学生20%名额的资助大学(即八大)机会,或甚至能挤入少数精英专业课程(如法律、医学)。假如香港未能有真正多元的升学进路,我们亦未能令大部分青年人或家长们对“成功”有不同的定义,和为他们提供多样的生涯发展机会,我相信由幼稚园开始的操练、测考是无可避免。但当然这也不代表TSA毫无影响,起码现在初小(小一至小三)很多操练和家课都和TSA脱离不了关系。在香港现在的教育氛围下,只要有公开试,就一定会有操练来应付,教局大力宣传TSA不用操练,但家长们却看不到实效。我们得承认操练是港式教育的“共业”,不是单一因素做成,但起码当局要清楚向家长们解释,保留TSA的好处何在,为什么是(对他们的子女而言)好处多于坏处?教育社会学中有句老话是“教育不能解决社会问题”,但起码我们应该努力,让教育不会制造更多社会问题。

最近,家长组织“教育大同”倡议共建“开心学校”(Happy School)全港地图,就是希望能在主流教育系统中“淘宝”,令大家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有真正选择。香港家长渐见多元,不见得大部分都是怪兽家长,因此不能以此为保留TSA的理由。有不少家长其实都希望为子女,找到一处能愉快但有效地学习和成长的地方。现在他们的发声,只是感到无路可逃,才“逼上梁山”而已。因为,他们担忧,就算真的还有开心学校,TSA又会不会威胁它们的生存呢?暂停小三TSA,可以给我们一个机会,来停一停、想一想,怎样的教育制度才是我们(和孩子们)需要的,和如何才能一起建设这套制度。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