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南海争议

美舰驶入南海争议海域 中国官媒称其“搞事”

刊登于 2015-10-09

#菲律宾#南海争议#中国大陆

美军士兵正观看由P-8A“海神”侦察机拍摄的南海人工岛图片。

最新动态

据路透社报导,美军拉森号(USS Lassen)导弹驱逐舰10月27日已进入南海,在中国于该区建造的人工岛12海里水域之内巡航,并停留数个小时。此前美国国防部还透露,会派出 P-8A 侦察机作巡逻纪录。

美国国防部称,这是美国“根据国际法进行”的“常规行动”,往后也会执行类似行动,但并不是针对中国。白宫发言人厄内斯特(Josh Earnest)指,美国要确保在南海航行和贸易自由,这对世界经济非常重要。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回应此事时,奉劝美方“三思而后行,不要轻举妄动,无事生非”。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27日例行记者会时,称美方行动“非法”,并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恪守在领土主权争议问题上不持立场的承诺”。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也在27日中午发出时评,指南海现状和平稳定,是中国和相关各方努力成果,但美国派军舰巡航是“搞事”,并称“有人想搞事,中国人不怕事”。

事件回顾

10月8日,英国《金融时报》及美国《海军时报》分别报导,美国将在2周之内派出军舰,驶入中国在南海建造的人工岛12海里水域,借以发出信号,表达美国不承认该区为中国领土。《海军时报》甚至引述华府消息,指美国海军正待总统奥巴马批准,最快可能在数天内就展开行动。

美国白宫以行动属于“机密”为由,拒绝对此发表评论。但白宫发言人厄内斯特(Josh Earnest)称,美国自2011年以来已执行过5、6次类似行动,相信不会引起中国太大反应,又引述奥巴马称,会致力确保南海航行自由。

在9月17日的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一场听证会上,美国国防部亚太事务助理部长施大伟(David Shear)指,美国军舰上一次进入中国声称的主权岛礁12海里以内是在2012年,此后美国海空军再没有类似行动。

早在10月2日,《外交政策》也曾经引述美国官员,指华府准备就南海问题表达更强硬的立场,称可能会派出飞机或舰艇在南海巡逻,彰显公海自由原则。

至于中国方面,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8日的例行新闻会上回应,指中方“严重关注”相关报导,但强调中美在南海问题上保持“非常彻底的沟通”。

我相信,美方非常清楚中国的有关原则立场。我们希望美方能客观、公正地看待目前南海的情况,并与中国一起,在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方面真正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

9月下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美进行国是访问,曾与奥巴马谈论南海问题。奥巴马当时告诉习近平,对中国所建的南海人工岛屿抱“很大的担忧”;习近平回应指“这些岛屿并没有进行军事化”。

2014年11月,中美签署了《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谅解备忘录》,内容主要针对两军在海上相遇情况下如何避免误解和挑衅。而今年9月18日,习近平访美前夕,双方在该备忘录增订了针对空中相遇情况的行为准则。在此之前数天,15日,美国五角大楼公布,美军一架侦察机在黄海上空遭中国战斗机拦截,双方飞机一度“危险接近”。

而9月2日,美国国防部也称,观察到有中国军舰在阿拉斯加外海活动,但称没有侦测到中方军舰有威胁性活动。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戴维斯(Jeff Davis)当时表示,“尊重国际法赋予所有国家军舰,在国际海域行驶的自由”。

7
目前就南海列屿或部分岛屿、经济海域宣称拥有主权的,共有7方,包括中国、台湾、马来西亚、越南、印尼、汶莱及菲律宾。

声音

美国海军回避这些中国人工岛礁的12海里范围,等同接受中国对这些岛礁拥有主权的主张……中国之前曾将舰只驶到阿拉斯加对面的美国阿留申群岛的12海浬范围内,但奥巴马没有在南海以同样做法反制中国。

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共和党员麦凯恩(John McCain)

美国将在国际法允许的全球任何地方,继续飞行、航行及执行任务。

美国国防部长卡特(Ashton Carter)于今年9月1日表示

美国如果这么做势必给南海局势添乱。这会向菲越等发出错误信号,令它们误判形势后会做出一些冒险行为,危害南海稳定。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对《环球时报》说

领海基线及领海(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领海基线通常是沿海国的大潮低潮线(low-water line)。但是,在一些海岸线曲折的地方,或者海岸附近有一系列岛屿时,允许使用直线基线的划分方式,即在各海岸或岛屿确定各适当点,以直线连接这些点,划定基线。而领海基线以外12海浬之水域,沿岸国可制订法律规章加以管理并运用其资源。外国船舶在领海有无害通过之权。而军事船舶在领海国许可下,也可以进行过境通过(transit passage)。(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金融时报海军时报BBC中文网南华早报now新闻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