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

可操控的票房,中国“献礼片”市场乱象

2015年大陆暑期电影档,集中播放一批抗战胜利献礼“重点影片”。在行政指令干预和宣传造势压力下,本应自然发展的电影市场竟出现“偷票房”丑闻。

特约撰稿人 鲁西西 发自北京

刊登于 2015-10-07

一场蹊跷的票房胜利

从2015年8月28日开始,刚刚在暑期档创造了一轮票房纪录的中国电影业,又见证了一次不大不小的“票房奇迹”。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隆重推出的献礼电影《百团大战》,8月28日上映当天,即票房告捷,以不到10%的排片量,拿到了3360多万人民币的累计票房。

而同样于当日上映的好莱坞大片《终结者4:创世纪》虽有32%的排片量,票房仅收获3400多万人民币。从数据上看,《百团大战》上座率比《终结者》高出了整3倍。

据“猫眼票房”、“中国电影票房吧”等大陆主流票房计算平台的数据,《百团大战》的单日票房以千万元为单位节节攀升,从3千余万到近7千万仅花了5天时间。

如果按平均不到40元的中国电影票价核算,这样的票房数据就意味着,每天有大约25万中国人买票观看这部电影。9月3日是北京举行阅兵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截止3日当天,《百团大战》斩获3.74亿票房。

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国观众对 “血淋淋的”战争题材影片已经出现“审美疲劳”。2012年,被认为展现了人性深度的战争灾难大片《一九四二》票房意外遇冷,虽然有“冯小刚作品”的金字招牌,最终还是以亏本收场。而上一部创造票房佳绩的主旋律电影《建国大业》,有大陆近百位影视明星参演,在同等时间之内也只拿到1.3亿元的票房。

业内人士困惑,为什么3年后,一部讲述八路军抗日的主旋律影片,可以4.2的豆瓣评分(满分10分)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公众也从悄悄疑惑到争议不断。

逐渐有细心观众和媒体发现了《百团大战》偷挪票房的迹象。各地电影院爆出消息,观众在窗口购买其他电影的票入场观影,但拿到手里的票根,却显示着是《百团大战》的电影票;即使在工作日的上午这样很少有观众的冷门时段,该片的场次也显示满座。

一时间关于该片的各路小道消息不断,同期上映的国产影片片方,在社交媒体上叫苦不迭。虽然以往《建国大业》也有“组织干部群众观看”等增加票房的办法,但由中影集团出品的主旋律电影因票房遭遇如此程度的质疑,在中国影史上也实属少见。

实际上,为了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落脚银幕,官方早已高调造势。

8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举办“重点影片推介典礼”,包括《百团大战》在内的13部“重点影片”集体亮相。近年来因政治立场而受港人诟病的巨星成龙,在典礼上献唱了纪念歌曲《国土》,歌词与这些电影的内容也紧密相关:“身作河山,心愿一起痴狂。好儿女生当去征疆场……寸土不让,大好河山,守土卫国,守土卫家……”。

《百团大战》、《诱狼》、《根据地》、《穿越硝烟的歌声》、《报国忠烈之赵一曼》、《燃烧的影像》、《黄河》、《抗战中的文艺》、《铁血残阳》、《受降前夕》等。通过这些一目了然的标题,观众已经可以预期电影内容。从中国共产党及其盟军的角度,讲述中国将士如何奋勇杀敌、血染山河,日军如何凶残可怕、狼狈惨败,是其剧情设计的共同模式。

8月24日,包括中央宣传部在内的七部委发布关于组织观看电影故事片《百团大战》的通知文件,要求在广大党员干部、团员和大中小学生、军队干部战士中组织观看这部电影,“把组织观看影片作为纪念抗战胜利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专人负责,逐级落实,所需费用可从团费、工会会费等项目中支出”、“通过影院商业放映、单位团体包场,使更广泛的人群看到影片”。

《百团大战》剧照。
《百团大战》剧照。

一批愤怒的低分

其实从影片本身而言,此批集中在8月至10月期间上映的电影,在技术和艺术手法表现上,不乏可取之处。

比如电影《燃烧的影像》力图实现“所有画面均来自历史现场,这里的每一秒、每一秒中的24帧都是真实记录”,被豆瓣网友称为拥有“国宝级的素材”。

在影片《开罗宣言》中,一向在内地影视作品中被符号化描写成在中国抗日期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人物蒋介石,也被用更为接近历史事实的方式得以呈现。在片中,蒋主席义正辞严地宣告中国必须“向日本宣战”, “这个会议对尽快恢复世界和平至关重要,当然要去”。

中国与法国、俄国等国合拍的电影《犹太女孩在上海2——项链密码》及《战火中的芭蕾》,更加难得地将平民个体作为影片主角。

但是,在文艺青年汇集的豆瓣网的影评板块上,上述13部“重点影片”无一例外都被观众评为7分以下——意即,电影品质在“很差”与“还行”之间。其中,《开罗宣言》和《诱狼》评分低到了2.7分,创造了排片和票房比例奇迹的《百团大战》则被评4.1分。即使不乏文献价值,《燃烧的影像》也仅得到6.2分。

另一大电影网站“时光网”上,情况大抵相似。其中,评分最高的《燃烧的影像》仅达到6.5-7分。获得网友点赞最多的点评,几乎全是负面评价。比如“其实开罗在中国,中国宁夏有一个县叫开罗县,影响二战格局的开罗宣言其实是在宁夏的开罗召开的”(《开罗宣言》);“表面三观极正,实际骨子里三观极歪”(《百团大战》;“呵呵呵,居然有人去影院花钱看这种电影,服了你们了!”(《诱狼》)。更多的人还没看到电影,便自动上线为其打出了低分,仿佛不以这样近乎偏颇的激烈方式,便不足以宣泄内心的厌恶。

十余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培养了迅速膨胀的电影市场,而近两三年,情势风云急转,经济由平稳转向衰落,“四万亿后遗症”渐渐显形,结构性失衡愈演愈烈,“保七”(指保持GDP增幅不低于7%)等口号逐渐在官方话语中消失。在整个社会中,对“经济下滑”的关注酝酿了越来越多的不安全感,也使一切与经济挂钩的社会管理模式遭遇质疑。

近些年在中国政治和舆论环境下,展现战争历史题材的电影,越发体现其特有的凝聚人心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而越来越大的生活负担、成倍增长的网络交流、急速交换的巨量信息,对官方话语的反感和漠然,被钳制的言论自由,正在使年轻一代的中国人与官方宣传中的“抗战历史”脱节。随着知识结构变化,他们不仅抱怨纪念活动影响了个人生活、质疑宣传敍述的真实性,还开始以批判思维指摘电影的内在逻辑不符合事实与常理。

比如,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牺牲人数和歼敌数目的对比,是网友质疑目前大陆舆论中对共军在对日作战的“中流砥柱”论的常见依据之一。

“红头文件”下的喜与悲

围绕“重点影片”出现的票房怪相,中国电影业界人士集体打破沉默,对《百团大战》等献礼电影可能存在的“偷票房”操作发声质疑。

8月28日,多年来态度温和与电影管理官方关系良好的电影公司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破天荒地用自己的微博认证号贴出两张电影票房的截图,并评论:“票房都去哪了?请拿开脏手!”

在截图中显示,华谊出品的国产电影《三城记》当天的票房,从早上7点钟至晚上23点之间的数据,不升反降了200万元。

此后不久,同期上映的国产片《烈日灼心》投资方,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发布信息:“从没偷过别人!今后也不会偷别人!拜托别偷我的。”

针对反常现象,来自《新京报》的财经记者郑道森和文娱记者吴立湘,于8月30日在其二人建立的自媒体账户“娱乐资本论”上发布文章,批评《百团大战》的票房舞弊。

在名为《破亿电影 <百团大战> 用指标“虐杀”文艺片,票房“漂亮”得不像实力派》一文中,他们爆料《百团大战》是通过由电影部门上层下指标要求包场完成票房任务。

“《百团大战》由中影、八一制片厂等几家公司共同投资制作,影片发行事宜主要由中影承担。根据多家影院经理的描述,他们已经收到了中影下发的红头文件,其中包括中影为各家影院所列出的票房任务。”

文中还提到,“四川太平洋院线作为中影控股的直属院线,该院线的一位内部人士对娱乐资本论表示,今年上半年,四川太平洋院线所收入的票房占全国总票房2.88%,而中影给他们下达的票房任务是,院线在《百团大战》总票房中不低于这一票房占比。……3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院线的影院经理分别向娱乐资本论证实,9月3日之前,如果影院完成了中影下达的指标,这段时间的票款将‘不分账’,统一归影院和院线所有,并且会获得额外奖励。”

此文一出,大陆舆论哗然。 8月31日,凤凰娱乐刊登独家稿件,跟踪各地影院因收到上级红头文件,得到通知要求“发行方给予《百团大战》最大限度的让利。在2015年9月3日(含9月3日)前影院所产生的票房收入,不计入与发行方的结算,即发行方净票价的43%让利给影院。”并且“请各影城(院)用一切手段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

9月3日之后,《百团大战》票房奇迹立刻消失。从单日五六千万,到单日一千万,再到三百万,仅花了3天时间。

一位选择匿名的资深业界人士向笔者分析道:“在这七天里,《百团大战》从同期其他片那里‘刮下’的油水,恐怕有3亿人民币之多。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片方选择不在前期票房中分账,也就意味着把票房推高不是为了挣钱,就是为了数字好看。”

2015年9月3日,北京,解放军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大批彩色气球在中央人民大会堂前飘扬。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2015年9月3日,北京,解放军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大批彩色气球在中央人民大会堂前飘扬。

“献礼”未完待续

面对媒体公开质疑,中国电影局局长张宏森于8月30日做出回应。作为主管中国电影工作的高级官员,张局长罕见地选择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发文,说只有“个别”影院管理者“偷票房”,不但未对此行为作出批评,反而赞美了各地电影管理部门组织观众观看、片方放弃分账等增加票房的努力。最后,他也不忘抨击“娱乐资本论”的调查报道,严厉地称其为“数典忘宗”。

这条消息在张局长朋友圈一经发出,Magasa、贺炜等著名大陆电影业内人士便公开发布了异议。曾担任戛纳电影节的评委Magasa(原名骆晋)甚至直接请局长“不要吓人”。Magasa发微博说:“我们普通老百姓,到底有不有批评官员的权利啊?要是并无这项权利,那就请有关部门顺手删除此贴,反正也是熟练得很。”

在腾讯微信平台上运营的自媒体“娱乐资本论”,虽然并未遭到坊间预料的“被删号”的待遇,但为了维护自身生存,刊登《回应<百团大战>的争议:主旋律无可厚非,创作用心但仍有提升空间》等系列稿件,在言语上为官方与自己都找到了保存颜面的“台阶”。

但是,“献礼电影”的故事,到此还未结束。

作为这批电影中的最“贵”制作,投资3.5亿人民币的《大轰炸》还未上映。该片宣传语称“将麻将精神融入抗日故事”,好莱坞老牌影星布鲁斯·威利斯主演、梅尔·吉布森担任艺术监制,韩国顶级特效公司负责制作战争场面视效。这一次,是否还会有票房奇迹出现?

对于这一切,我们还无法预料。不过中国式的纪念故事,还将可以预见地持续下去。

9月初,业界期盼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获得通过。人们原本期待 “中国电影第一法”能够引入分级制、规范市场、惩罚偷挪票房等不正当竞争、放宽对电影创作内容的限制。但实际出台的草案对电影内容审查的要求愈发严格,却很少涉及中国电影市场中越演越烈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对此,有人似乎感到意外,但电影圈的更多人,在目击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暑期献礼片“票房奇迹”后,只觉得一切皆是意料之中了。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