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非虚构写作的胜利: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白俄罗斯女作家、记者

刊登于 2015-10-09

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摄 : REUTERS
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昨晚揭晓,随着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获奖,世界的目光再次被引向深沉、阴郁而又带有历史创痛的俄国文学。

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与勇气的致敬。

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颁奖词

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生于乌克兰,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

年轻的阿列克谢耶维奇曾是一名记者,在第一本书《那时我们正要离开村庄》中,她批评了苏联不准农村居民自由定居或离开城市的户籍制度,被当局禁止出版,从此开启了不断被政府封杀和解禁的创作生涯。

1981年,阿列克谢耶维奇积5年之力写完了《战争的面孔不是女性的》,获得巨大成功。在书中,她采访了数百名被二战卷入或直接参与二战的苏联女性,也就此奠定了她类似报告文学或口述史的非虚构写作手法。

这本书1985年被引入中国;1999年,她的另外两本书也被翻成中文,分别是《锌皮娃娃兵》和《切尔诺贝利的祈祷:面向未来的记事》。

《锌皮娃娃兵》同样与战争有关。1979年12月,苏军在未宣战的情况下入侵阿富汗,一打就是将近十年。她在书中揭露了这场战争的残酷、荒诞与欺骗,超级大国苏联身陷战争泥潭,却对国内谎称这些年轻人是去执行共产主义任务,帮阿富汗修建铁路、医院和学校。

《切尔诺贝利的祈祷:面向未来的纪事》是她最著名的作品,被认为是关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她在事故发生4年后(1990年)才决定动笔,期间她和家人都生活在被污染地区,她的母亲因此双目失明。

这本书完成于1997年,出版后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并相继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获奖,为她建立了国际声誉。在获得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年)后,她将奖金全部用来购买这本书的俄语版本,并把这些书走私带入白俄罗斯。这个行为更加惹恼了政府,她一度被指控为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家里电话也遭到监听。

2000年起,阿列克谢耶维奇在欧洲国家的资助下迁居到巴黎和柏林,直到2011年才重返故乡明斯克(白俄罗斯语:Мінск)。

她的最新作品是2013年面世的《二手时代》(Secondhand-Zeit),写作对象扩大到苏联解体后的整个俄罗斯。与其他作品一样,这本书也是建立在大量访谈的基础之上,采访从1991年一直持续到2012年。被访者大多遵循“过去……现在……”的结构,讲述自己与这个国家爱恨交织的情感历程,在历史的反思中寻找未来的方向。

俄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中独树一帜,坚忍的创伤,狂热的迷茫,都曾深刻地影响了这个世界。尤其对于邻国的中国读者来说,很多优秀的俄国文学作品都曾多次受到来自国家权力的宣传和推广,甚至成为几代人成长的印记。

目前阿列克谢耶维奇被译成中文的书只有3本,不过相信在诺奖光环的笼罩下,我们很快就会与她的其他作品见面了。

6
阿列克谢耶维奇截至目前只出版了6本书,共被翻译成35种语言,其中3本被译成中文。

声音

我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写我的书,可能5年到10年,我很高兴现在有自由可以专心写作了。

阿列克谢耶维奇得奖后表示将用奖金“买下自由”

她采访了成千上万个孩子、妇女、男人,通过这种方式,她为我们呈现了那些我们不太了解的人们的历史故事……同时,她也给我们展现了情感的历史和心灵的历史。

诺奖评委会开奖人、瑞典皇家学院常务秘书萨拉·丹尼尔斯(Sara Danius)

她虽然关注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写的是很普通的事,但细读下来,隐含着根本的道德观念,反映了重大问题。

《锌皮娃娃兵》的译者高莽

俄国文学

俄国文学广义上指所有俄语国家的文学,不仅包括俄罗斯,也包括前苏联诸加盟共和国的文学。在苏联解体后,这一概念的范围缩小,仅指俄罗斯一国的文学。不过通常人们认为,产生于俄语文化氛围中的、以俄语写成文学都可归入“俄国文学”。进入19世纪以来,俄国文学脉络可大致分为黄金时代(受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影响,以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等为代表)、白银时代(稍逊于黄金时代,以契诃夫、阿赫马托娃、马雅可夫斯基等为代表)、苏俄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苏联成立后的历史和意识形态影响,以高尔基、肖洛霍夫、索尔仁尼琴等为代表)和青铜时代(苏联解体后,通俗文学流行,严肃文学走向衰落,代表人物有维克多·帕勒文和弗拉基米尔·索罗金等)。(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BBC 中文网三联生活周刊澎湃新闻界面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