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香港观众眼中的《港囧》:是时候跟过去道别

《港囧》的挑战,在于把“什么是香港电影”这问题拉得更难回答。电影明明很用力地玩“港味”,但这个香港却又总是好像离香港人很远似的。

香港观众眼中的《港囧》:是时候跟过去道别
电影《港囧》剧照。

《港囧》这电影在香港没有上映,要看得过关去深圳。香港人要过关才能看一套以香港为题材的电影本身也是件新鲜事情,周末,我便在深圳百老汇看了。本是为消闲,看后却久久不能释怀。

就在上周,我刚和一大班中国内地来香港读传媒的学生讨论《这是我家》的歌词、黄沾的成长故事和80年代香港意识之间的关系。我们还看了袁志伟做主播的六四特别新闻报道和《表姐你好嘢》的国共对唱。流行文化中关于香港身份的讨论,一向是我感兴趣的题目。《港囧》击中了这一点。

电影虽然以香港为题,但大多数港人应该相当陌生。这是一套商业片,广义来说是《人在囧途》系列的第三集(暂且不讨论之前的侵权案件)。第一集的背景是中国春运,叶伟民导演。第二集的背景是泰国,徐峥导演,结果带动了泰国清迈的旅游业,当地有些商店还会指明可以提供《泰囧》体验。来到第三集《港囧》,头三天上映在内地已有近七亿人民币的票房,还未算进去的电影中的各种植入广告,单是超大型银行信用卡广告就出现了最少两次。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