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罗永浩的新“锤子”,埋葬中国创业旧理想?

锤子的故事是中国创业的某种范本,不到最后时刻,我们根本无法确认如何去诠释。

童丰

刊登于 2016-11-13

锤子科技新发布手机Smartisan M1/M1L,机身正面与苹果iPhone十分近似。
锤子科技新发布手机Smartisan M1/M1L,机身正面与苹果iPhone十分近似。

10月18日,伴随着质疑,嘲笑和期待,锤子科技在上海举行了新产品发布会。虽然在发布会上,创始人罗永浩依然妙语连珠,但正式推出的锤子Smartisan M1/M1L,却和罗永浩以往强调的工业设计风格差异甚远。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M1看起来和 iPhone 外形暧昧。罗永浩自己也承认这是一种妥协,以至于用“忍辱负重”来形容。

如果将2007年苹果发布第一代 iPhone,作为当代移动智能时代的起点,智能手机时代已经走过了几近10年。作为当今智能手机原型的 iPhone,很长时间内都是其他人的学习对象。无论是其用户体验,交互设计,还是外观造型,甚至网页宣传,都可以在今天大大小小的智能手机品牌中找到影子。甚至,各种安卓手机品牌的创始人们也无所不及地模仿着乔布斯的言行举止——从他的蓝色牛仔裤,到黑色高领衫和运动鞋的搭配,乃至 Keynote演讲风格。

但是模仿归模仿,向苹果学习,更多是为了拔高自己的身价,让自己看上去比实际情况更具有创新精神。等真正揭开帷幕的时候,人们往往看到一款和 iPhone 高度相近的机型,比如 iphone 5s的“表兄弟”小米4。

在一干模仿和尝试超越苹果的安卓手机厂商中,锤子科技也许是最独特的一家。作为科技初创企业的锤子,除了用“工匠精神”和理想主义情怀作为性格特点,还依赖其创始人罗永浩的名气。

新东方、牛博网,与罗永浩的“工匠精神”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科技企业工作经历,甚至没有大学毕业,摆过地摊的高中肄业生,罗永浩曾经任职中国知名补习机构新东方,通过教英语当补习名师,获得最初知名度。但是真正让他社会知名度和地位大增的,是2006年他创办的牛博网。

牛博网最初汇聚了大量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其中不少知名作者,都是当代中国自由派的知名人物,甚至参与《零八宪章》的签署。这样的网站,也很快遭到政府关注和屏蔽。虽然其后几近波折,但牛博网最终于2013年宣布正式关闭。创办牛博网前后的罗永浩,一直呈现为叛逆的反体制者。

即使有这样的背景,罗永浩接下来的创业也堪称奇迹,或者可以说是疯狂。靠着自己在牛博网时期积攒的人脉,罗永浩拉来了成立公司的启动资金,经过数个月的准备,于2014年推出了第一款锤子手机(Smartisan T1)。我现在还记得锤子T1推出时,新浪微博上的热闹景象:叫好、质疑声不断,但更多是纯粹的看热闹。

当时对锤子的关注,不少集中在罗永浩强调的“工匠精神”上,在他看来,工匠精神就是对于细节和完美的无限追求。他认为,中国缺少的就是工匠精神,浮躁,习惯于随便。而让锤子鹤立鸡群的就将是基于“工匠精神”精心打磨的产品。

在当时,T1的发布会收获了极大的关注度。其硬件和UI的独特设计,和给外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谈资。然而,T1吸足了眼球,却没能给罗永浩和锤子带来足够的营收。从2014年发布到2016年7月,锤子T1的销量只有约25万部,这不但和当初的预期的50万部相差甚远,和其他中国知名的安卓手机厂商,例如小米,魅族等相比,更是可以用惨不忍睹形容。

结果,不但罗永浩本身成了被戏谑的对象,连带着像“情怀”,“工匠精神”和“理想主义”都成了被嘲讽的对象,连锤子的产品总监朱萧木都承认,锤子在某种程度上毁了工匠精神,现在连大街上手机贴膜的都要说自己是“工匠精神”。

罗永浩最强调的工匠精神,最接近的应该是日本的“职人精神”。这种特质象征着精益求精,对自己工艺的一丝不苟、追求纯粹。罗永浩对锤子手机的硬件要求,甚至影响了锤子 T1,T2 的供货商产能。左右两侧完全对比的按键设计中,的确可以看到他和锤子对于工匠精神的坚持,但工匠精神,始终无法让更广阔的市场接受和共鸣,这也成了导致锤子之前疲软的原因之一。

个人魅力,强撑创业不倒?

其实,导致锤子失败,包括后续机型T2和U1销售不力的原因有很多。然而,锤子的故事更像中国创业的某种范本:即使在知乎上已经被嘲讽得体无完肤,锤子和罗永浩都还活着。供应商倒闭,股权抵押和大规模亏损的情况下仍然没能让锤子倒下,最新的两款机型M1和M1L,仍然在这个月如期推出。

如果是一般的科技新创公司,遭受到锤子的困境,似乎最合理的结果就是关门大吉,为何锤子还能顽强地活着?

融资当然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加上天使轮,锤子至今已经过了四轮融资,估值曾达到26亿人民币。但和融资伴随的,是资本一直以来的信心不足,即使有包括苏宁,陌陌乃至360因素的资本加持,锤子仍然在今年年初时被披露净资产只剩下20万人民币,以至于要将股权质押给阿里巴巴。看来,不管融多少钱,锤子总是处于倒下的边缘。但是为什么,锤子还能获得这么多关注,甚至可以说有多少嘲讽,就有多少赞美?

也许,这正是因为锤子体现了创业的本质。在锤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科技创业的核心特征——性格膜拜。这样的膜拜充满狂热,非理性和对克里斯玛人格的附庸。从乔布斯的教主称呼,到对美国创业家 Elon Musk“现代钢铁人”的赞誉。而罗永浩一直是充满着克里斯玛的网络名人。从新东方时代,借助新世纪中国大陆第一拨网络热潮而初出茅庐,通过创建牛博网,获得更广泛和高级的社会认知,到借助微博时代中国第一波社交媒体的热潮走上声名的巅峰,乃至借势创业,罗永浩也许在技术和市场把握上完全门外,但塑造起自己的个人形象,很难有其他创业者能出其右。

即使是更成功的雷军(小米创始人)和黄章(魅族创始人),也没法像罗永浩这样,将“工匠精神”这个词身体力行到底。虽然饱受争议,但锤子T1在硬件设计的创新上确实做到了彻底,虽然被不少人嘲讽“丑”,但锤子手握iF设计奖的最高金奖,确是货真价实。你也许可以嘲笑罗永浩对于市场判断幼稚,对自身品牌效应理解过于天真,但是不能否认他在实践自己理想上,一直坚持到底。这样不回头的,对设计和美感偏执追求的特质,可以在他的偶像乔布斯身上找到。

而锤子看上去也确实是罗永浩的一人公司,虽然他的股权,只在50个股东中占28.46%。但至少,大部分人想起锤子的时候,想到的都是罗永浩;讨论罗永浩的时候,想到的也是锤子。罗永浩的各种语录,事迹,和他强烈的个人特点,让锤子无论筹集多少轮资金,也总是带着罗永浩的特色,有时甚至可以说被他的公众形象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拖累。虽然罗永浩本人一再表示希望能够减少公众对于自己的关注,将注意力集中在锤子科技与锤子手机上。

这样的创始人给公司烙上的强烈痕迹,似乎是创业公司的必然。一间创业公司在早期,乃至在发展壮大到最终成功或失败,其文化和性格特质,几乎是由创始人一力塑造的。无论创始人是偏执,喜怒无常,古怪、还是充满锐意进取精神。

妥协与求生,会否抹杀创业精神?

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就像革命领袖,当人们回顾历史的时候,创始人并不像通常认知的那样事必躬亲,就像苹果奠基的苹果II,真正负责制造和付诸大量心血技术的是苹果的另一个斯蒂夫——斯蒂夫.沃兹尼亚克,而和乔布斯相比,他几乎成了列宁的托洛茨基,虽然做出了和领袖不相上下的贡献,但重要性总是被忽视。科技创业充满了这样的故事,所以也难怪,中国大陆不少创业者,都将中共发展史作为最好的创业案例来学习。

而罗永浩的曝光度和媒体性格,也确实随着锤子的逐渐低调而降温。包括锤子所强调的工匠精神。M1和M1L的发布会后,很多锤子的忠实使用者一片哀嚎。虽然罗永浩的发布会歌单上依旧卓尔不群,但特立独行的锤子不但一口气放弃了独一无二的三个实体功能键,连外形也和苹果的iphone 6s愈发相似,甚至连罗永浩曾经嘲笑的凸起摄像头也一并复刻了过来。

当然,这样的妥协,换来的是目前手机市场上绝对的顶级配置和亲民的定价。发布后,锤子的销量似乎也传来喜讯——在发布会结束后的第三天,已经有媒体报导罗永浩赎回了质押给阿里巴巴的股权,并且第一波的50万台手机已经基本销完。看来,工匠精神也许被最大限制了,但这一款手机,可能会是锤子成立以来唯一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不过,这样的妥协换来成功,还能说是当初创业的成功吗?就像一个坚持自己要站着求生,最后变成跪着求食的人,后者也许能换来温饱和富贵,但是偏离当初理想带来的成功,是否还能算作是自己的?罗永浩说自己欠支持者一个成功,但是M系列面对市场妥协后换来的成功,还是锤子的吗?

这样的问题,也许要到锤子最终倒闭或者是上市,我们才能回答。对市场和用户妥协,并不意味着必然失败,包括乔布斯也曾经尝试取消键盘方向键,最后还是在使用需要下妥协了。创业就像革命,不到最后时刻,我们根本无法确认如何去诠释,如果锤子成功了,再现实主义的决策,也可以是大图景下理想的胜利。

(童丰,居于香港,和科技创业打交道。)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