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
-
數據顯示美國批准了幾乎所有對華技術出口
美國將與中國不斷加劇的科技競爭視為對國安的頭號威脅。但有分析指美國商務部主導的一個審查對華技術出口程式批准幾乎所有申請。
-
楊路:中間地帶與中間產品——中國經濟的「未來」在東南亞?
這裏涉及到一個判斷:中國和東南亞的出口業,到底是競爭還是互補的關係?
-
專訪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去全球化」時代,台灣如何把握機會?
作為主導台灣產業政策的最高級別官員之一、面對數十年來未有的世界變局,沈榮津與行政團隊的思路是什麼?
-
評論
楊路:什麼是中國經濟「內循環」?能循環起來嗎?
「內循環」是否意味着中國走向「閉關鎖國」?它的最大「痛點」又是什麼?
-
書評
大國攤牌:中美關係為何走到如今地步?
在這本新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與中國雙方的官員是怎麼看待自己、怎麼看待對方、然後又是怎麼誤判對方、最後導致兩大強權反目成仇。
-
挺過貿易戰和國內疫情,這些工廠卻倒在歐美疫情下
一個工廠老闆打了個比喻,全球疫情和中美貿易戰,是急性病和慢性病的區別:一個來得快,看誰身體好能熬到天亮;另一個要慢慢治療,不停調整。
-
評論
楊路:疫情陰影下的中美脱鈎前景——有所緩和還是加速分離?
在疫情的放大鏡下,我們看到的是一對奇怪的連體嬰兒,各自要往不同的方向走。或轉圜,或惡化,兩個可能性截然相反,但理由同樣充分。
-
中美「媒體戰」升級:媒體是池魚之殃,還是下一個「主戰場」?
從中國吊銷3名美國記者的簽證,到美國縮減中國官媒60名在美員工,再到中國驅逐3家美媒的十多名美籍記者……媒體已成中美衝突的前線。
-
評論
楊路:中國能否順利執行貿易戰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中美新常態的最大特點就是質疑對方的動機,質疑以前的共識,質疑未來的方向。這好不容易達成的第一階段協議,也將持續接受質疑的考驗。
-
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有哪些看點?
中國同意終止強制技術轉讓;將向美國開放信用評級、金融資產管理等金融業務;並增購不少于2000亿美元商品。
1 /
6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