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十歲了,邀請你填寫 2025 年度用戶調研問卷,讓我們更了解你的需求,一起走向下一個十年。
完成問卷即可獲得十週年電子書、年度調研視覺化報告
前 100 位完成的讀者,將獲得「一年份尊享會籍」或等值禮物卡。
隨機再抽 100 位用戶贈送相同福利。
特朗普被指鼓勵澤連斯基對莫斯科發動深入攻擊,事後否認
英國《金融時報》7月15日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通話時,問及烏軍若掌握長程武器,是否有能力攻擊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特朗普的提問,被認為是鼓勵烏軍深入攻擊莫斯科。
特朗普於7月15日會見傳媒期間,回應了記者的相關提問,稱澤連斯基不應該以莫斯科作為攻擊目標,還稱美方不考慮向烏克蘭運送長程武器。被問及是否站在烏克蘭一邊時,特朗普稱自己不站在任何人的一邊。
特朗普於14日宣布若俄方在50天內無法達成停火協議,就會對俄徵收100%的次級關稅。特朗普對記者表示,作出宣布以來,未有跟俄總統普京通話。
特朗普14日還曾提到,「某國」因應自身暫時沒有需求,已準備好隨時向烏克蘭轉移17組愛國者導彈。英國《衛報》引述烏國防部軍情局(HUR)副局長斯基比茨基(Vadym Skibitskyi)透露,烏方目前也不清楚特朗普的意思,但烏方欣然接受支援,已向白宮作出積極回應。
斯基比茨基還確認,澤連斯基與特朗普本月較早時候通話時,討論過美方向烏克蘭供應戰斧長程導彈的可能,但雙方至今未有達成協議。
俄羅斯方面,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稱希望釐清特朗普發出徵稅警告的真實動機,俄方需時分析特朗普的措辭。路透社引述接近克里姆林宮的消息人士透露,俄方不會因西方加強經濟施壓而停火。消息人士稱,普京重視跟特朗普的關係,但認定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普京打算維持戰事,甚至可能隨著俄軍推進順利而要求取得更多領土,直至西方接受他的和談條件。
澳門取消 12名立法會選舉候選人資格,包括現任議員林宇滔
澳門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盛銳敏7月15日宣布,按照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有約束力的審查意見書,裁定「澳門創建民生力量」和「傳新力量」的兩份候選名單、共12名候選人不擁護《基本法》和不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決定他們不符合候選人資格,且不接受提起聲明異議或司法上訴。
「澳門創建民生力量」7人候選名單上,有6人被裁定不符合資格,包括黃德來、梁小玉、謝明霖、周志輝、魏家鳯及馮啓豪。名單餘下的1名候選人康慧儀則決定退選,已獲選管會接納。
「傳新力量」候選名單上6人全數被裁定不符合資格,包括林宇滔、甄慶悅、謝伊琪、蕭盈榮、陳俊明和張奕聰。其中,林宇滔為立法會現任議員。《論盡媒體》提到,林宇滔近期向立法會提交的質詢內容,議題圍繞削減外僱政策、保障本地人就業、監督博企非博彩元素投資、檢討電召的士服務、促進消費措施、要求政府提高財政預算透明度等。
林宇滔在 Facebook 發文感謝外界關心。他透露自己沒有收過任何 DQ(取消資格)通知,而是跟市民一樣看新聞直播才知道消息。他強調自己坦然、問心無愧,對澳門的初心也不會變,更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澳門特區政府發表新聞稿回應事件,指支持選管會依法履職,並稱擁護《基本法》和效忠特區是議員最基本法律義務和政治倫理,進入特區管治架構的必須是堅定的愛國愛澳者。行政長官是澳門國安委的主席。
澳門中聯辦也發表新聞稿,支持澳門立法會選管會 DQ 候選人。新聞稿指出,「愛國者治澳」是「一國兩制」應有之義,澳門立法會議員作為特區政權架構的組成人員,必須由堅定的愛國者擔任。中聯辦主任是澳門國安委的事務顧問。
《論盡媒體》提到,2021年舉行的上一屆澳門立法會直選中,5個非建制派候選組別的共20名候選人遭 DQ,當中民主派有3份候選名單被全數 DQ,涉及15名候選人,包括時任議員吳國昌和蘇嘉豪。
英法德要求伊朗8月底前凍結核計劃,否則恢復所有制裁
《衛報》7月15日報導,英國、法國及德國向伊朗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伊朗在8月29日前重新凍結核計劃,及與美方達成核協議,否則將啟動「快速恢復制裁程序」,在10月15日前恢復所有對伊制裁措施。
法國外長巴羅(Jean-Noël Barrot)出席歐盟外長會議時,稱假如伊朗在限期前沒有作出堅定、切實和可被查核的承諾,法國及其夥伴有理由重新實施十年前解除的對伊制裁措施,包括武器、銀行交易和核設備全球禁運。
2015年7月,伊朗跟「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中國及俄羅斯)簽署核協議,伊朗同意在十五年內將濃縮鈾濃度限制在3.67%之下,換取聯合國及個別國家凍結對伊制裁。2018年,特朗普宣布美方退出伊朗核協議,恢復對伊制裁。2020年初,美軍無人機空襲擊殺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伊朗宣布暫停履行核協議。
直至2021年,伊朗核協議的締約國開始重新談判。不過如《衛報》提到,隨着中東局勢緊張,特朗普6月下令轟炸伊朗核設施,歐洲國家被置於伊朗核問題的邊緣地位。報道指,英法德今次向伊朗發出最後通牒,可被視為歐洲致力就相關問題加強影響力。
報道提到,假如伊朗無視通牒,英法德將啟動伊核協議中的「快速恢復制裁程序」條款。該條款將於今年10月到期,程序啟動後需時30天落實,據報英法德希望趕在俄羅斯10月出任聯合國安理會輪任主席國之前完成恢復制裁的程序。
港大男生以AI製作同學師長的色情照,私隱專員公署稱已展開刑事調查
香港大學一名讀法律的男生在未經他人同意下,利用人工智能(AI)製作他們的色情照,受害者包括其女性朋友、大學同學和中學師長。《明報》7月15日引述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的回覆,稱已就事件展開刑事調查。
《明報》提到,港大法律學院院長傅華伶14日在學位頒授典禮上譴責事件,日前也曾致函法律學院學生,指出涉事行為冒犯、侮辱和惡劣,強調校方會徹底調查。
不過,港大校委會本科生代表鄧俊彥認為,校方處理方式不足以反映事件的嚴重程度。他批評校方在輿論發酵之後,才「進一步審視事件細節」,要求校方盡快跟進,還受害學生公道。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14日接受商業電台節目訪問,指出現行法例僅針對利用 AI 製作兒童不雅照,但沒有針對製作成人照。她提到部份國家或地區已立法禁用 AI 製作和管有色情照,香港也應該展開相關討論。
教育局回應事件,指資助大學是獨立自主機構,在管理學生上享有自主權,相信大學會按既定機制嚴肅處理事件,積極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
據報「人道城」方案遭遇以軍高層強烈反對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接納國防部長卡茨(Israel Katz)上週提出的建議,定下在加沙南部拉法市廢墟上建立「人道城」的方案。然而,以色列12頻道於7月14日引述官員披露,方案掀起了以色列內閣分歧,特別是遭到了軍方高層的反對。
該名官員透露,13日召開的以色列國防內閣會議上,國防軍參謀總長扎米爾(Eyal Zamir)跟內塔尼亞胡有過激烈爭論。扎米爾提出,「人道城」計劃會耗損軍方的資金和其他資源,削弱軍隊作戰能力,破壞營救人質行動的努力。
官員提到,內塔尼亞胡嚴厲批評了扎米爾,指扎米爾呈交的工程方案估算建立「人道城」需時數月、甚至是一年,是「成本太高,進度太慢」。內塔尼亞胡要求軍方在15日前重新提交一份切合實際、進度更快、預算更低的工程方案。
《衛報》提到,此前有以色列國防軍預備役軍人擔心執行「人道城」建設命令,會令自己面臨戰爭罪行指控,因此提出司法覆核。國防軍參謀總長辦公室為平息預備役軍人的擔憂,曾表態指出轉移和集中平民並非軍事目的,跟戰爭命令和行動無關。
此前,以色列兩位前總理拉皮德(Yair Lapid)和奧爾默特(Ehud Olmert)也曾分別抨擊「人道城」方案,形容所謂的「人道城」將成為關押巴勒斯坦人的「集中營」。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提出「城市更新」但未提「棚改」
中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於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是該會議時隔十年再度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講話,要求「依靠改革開放增強城市動能,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充分發揮城市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樞紐作用」。
中國官媒央視新聞提到,今次會議明確指出,城市工作必須實現「五個轉變,五個更加注重」——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約高效;轉變城市發展動力,更加注重特色發展;轉變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以及轉變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統籌協調。
較受輿論、特別是房地產行業關注的,是今次會議將「城市更新」寫入總體要求。會議強調要「以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為主線,以推進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澎湃新聞》引述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未來城市實驗室副主任王業強稱,城市更新推行的是「留改拆並舉」,包括通過功能置換激活低效空間,例如將舊工廠改造成科創園區。
《明報》提到,中國市場此前憧憬今次會議重推「棚改」,但最終會議沒有公布任何相關政策。上一屆會議在2015年召開時,提出加快城鎮棚戶區和危房改造,加快老舊小區改造,被視為拯救樓市的重要舉措。
報道引起投行高盛的分析,指中央今次未有推出棚改的原因,包括中國當前財政寬鬆空間與十年前相比變得更細,特別是二、三線城市和內陸省份;政策制定者意識到房地產爆發的成本;以及城鎮住房需求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可能處於低位。
安斯泰來日籍員工因間諜罪,被北京法院判囚3年半
日本共同社報道,安斯泰來製藥公司一名在中國被拘留及控告「間諜罪」的日籍員工,於7月16日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
報道提到,該名男子60多歲,曾經在「中國日本商會」擔任要職,也擔任安斯泰來製藥當地公司高管的派駐人員。他於2023年3月被中國當局拘留,至去年8月被起訴「間諜罪」,去年11月接受了首次公審,但中方一直未有透露具體案情和起訴內容。
日本駐中國大使金杉憲治到法院旁聽16日的審訊,其後對傳媒表示,對判決「極度遺憾」。
中國政府於2014年實行《反間諜法》,至2023年實行該部法律的修訂版本,擴大對「間諜行為」的定義。日本駐中國大使館稱,2014年起有17名日本公民在中國被拘留,截至目前仍有5人在中國境內。就在今年5月,另一名日籍男子在上海市法院被裁定「從事間諜活動」罪名成立,被判處有期徒刑12年。
評論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