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中美貿易對話,關稅戰降溫;烏、俄將直接談判;印度、巴基斯坦停火

港府將訂附屬法例確立國安公署權力;美國、伊朗核談判繼續;哈馬斯將釋放最後一名美籍人質;英國政府發表白皮書,減少入境移民;庫爾德工人黨解散
2025年5月11日,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二轮总统选举重赛前一周,人们在总统候选人尼库索·丹的竞选集会上亮起手机灯。摄:Andreea Alexandru/AP/达志影像

新聞採編需要資源投入,你正在閱讀的即時新聞能夠免費開放給公眾,全因有會員訂閱支持。你可以選擇月付暢讀,也可以訂閱端x華爾街日報雙會籍;如果你是學生、教師,更可以享受優惠。邀請你成為端傳媒會員,選擇適合你的訂閱方案,支持我們繼續推出優秀報導。

 

讀者你好!你現在讀到的是端傳媒每日新聞速讀「日報」。每逢週一到週五的東亞時間晚間,我們會在整理和篩選之後,將近期值得一讀的幾條新聞以簡短的方式呈現到你眼前。

端傳媒圖片編輯每天會為日報精選一張全球新聞攝影作品。今天的題圖來自美聯社攝影記者Andreea Alexandru:2025年5月11日,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舉行的第二輪總統選舉重賽前一週,人們在總統候選人尼庫索·丹的競選集會上亮起手機燈。

今天是2025年5月12日,以下是我們為你篩選的8條新聞:

中美發表聯合聲明,美對中關稅降到30%

美國與中國於5月11日在日內瓦結束貿易談判,並發表聯合聲明。根據聲明,美對中的關稅將從145%降到30%,中對美則將從125%降到10%。

中國商務部與白宮皆刊登了聯合聲明,指雙方意識到雙邊經貿關係對兩國及全球經濟的重要性,承諾調整關稅,並建立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和美國財長貝森特、貿易代表格里爾(台譯:葛里爾)牽頭的協商機制。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希望美方以此會談為基礎,「徹底糾正單邊加稅的錯誤做法,不斷加強互利合作。」

出席會談的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則在白宮發布談話,表示雙方取得實質進展。他更指,雙方同意在接下來90天內下調關稅。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則指,雙方也就芬太尼問題進行對話,但芬太尼議題目前沒有變化。

烏、俄將直接談判,烏克蘭先拋30天停火

烏克蘭與俄羅斯可能將於5月15日在土耳其展開直接談判。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獲得歐洲國家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支持,提出無條件停火30天,並提議烏、俄於5月15日舉行直接會談。

澤倫斯基日前與英國首相施紀賢(台譯:施凱爾)、法國總統馬克龍(台譯:馬克宏)、德國總理默茨(台譯:莫茲)與波蘭總理圖斯克達成共識,提出無條件停火30天,並以大規模經濟制裁為籌碼,要求俄方接受。

不過,特朗普隨後又於5月11日發文表示,俄烏應立即談判。

克里姆林宮回應,莫斯科會認真考慮提議,但拒絕任何形式的施壓。普京(台譯:普丁)隨後在電視發表演說,指將與烏克蘭在土耳其進行停戰談判,但並未答應停火30日的要求。

俄方並未接受停火。澤連斯基則表示,即使普京拒絕停火,也會前往伊斯坦布爾參與談判。

印度、巴基斯坦宣佈停火

印度與巴基斯坦日前連日衝突,直到5月11日方宣布停火。

《衛報》報導,雙方11日在美國斡旋下停火,立即生效。美國國務卿盧比奧(台譯:盧比歐)表示,經48小時的努力,雙方同意停火。他更稱讚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和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Shehbaz Sharif)的智慧。

不過,數小時後,克什米爾又出現攻擊事件,雙方互控違反停火協議。印度軍方表示,若巴基斯坦違反停火協議,將予以反擊。巴基斯坦則否認違反停火協議。

BBC報導,雙方的高級軍事官員5月12日也將持續討論停火協議的細節。

港府計劃訂23條立法附屬法例,增國安公署權力

香港立法會在5月12日突加開會議,討論政府提出就《維護國家安全條例》(23條立法)制定「技術性附屬法例」,訂明國安公署行使權力機制的建議。

擬議的附屬法例大致包含四個範疇:國安公署對國安案件行使管轄權時,港府任何部門及公務員要應公署要求提供協助;禁止披露國安公署調查工作;確立國安委及其秘書處落實國安公署「監督指導意見」的角色;並將國安公署的履職場所列為禁地。不過,目前尚未有立法時間表。

根據《港區國安法》第55條,某些特別情形下,在港府報請中央批准後,國安公署可以就危害國家安全案件行使管轄權。立法建議指,公署管轄案件後,任何人拒絕遵從公署根據《港區國安法》第57條作出指示,即屬犯罪。此外,港府也計畫立法,將公署的履職場所劃為禁地。港府指,擬定的禁地範圍不涉及私人民居。

外界質疑,港府突然提出訂立附屬法例,可能與黎智英案、長和出售巴拿馬港口有關。政府消息人士指,並非針對個別案件或事件。就中國中央政府是否有指示港府立法,消息人士未正面回應。

美國、伊朗核談判繼續,爭議集中鈾濃縮

美國與伊朗於5月11日在阿曼結束第四輪核談判,雙方對談判進展表達謹慎樂觀。不過,在包含是否允許伊朗進行鈾濃縮等核心議題上,雙方仍存在重大分歧。

此次會談在美國特使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與伊朗外長阿拉格奇(Abbas Araghchi)間進行,並由阿曼官員協調。

雙方主要爭議集中在伊朗的鈾濃縮活動上。伊朗堅持保留國內鈾濃縮權利,僅願意暫時限制濃縮程度;而美方則要求伊朗完全停止濃縮活動,並拆除相關設施。

目前,雙方同意繼續談判,下一輪會議時間將另行公布。

哈馬斯將釋放最後一名美籍人質,促進停火談判

哈瑪斯於當地時間5月11日宣布,將釋放最後一名美籍人質,以色列裔美國人亞歷山大(Edan Alexander),此舉被視為推動加沙停火談判的舉措。

美聯社報導指,哈馬斯此項決定是在美國、卡達和埃及的斡旋下達成。美國特使維特科夫表示,哈馬斯此舉的目標是恢復人道援助進入加沙地區,並重啟與以色列的停火談判。參與斡旋的埃及官員指,釋放這名人質後,各種選項都將被擺上談判桌,包括終止戰爭。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亞歷山大即將被釋放,並指這是美國外交努力的成果。他計劃在未來幾天內訪問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和阿聯酋。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台譯:納坦雅胡)對亞歷山大獲釋表示歡迎,但強調以色列將繼續其軍事行動,直到所有人質獲釋並確保加沙地區的安全。

英國政府發表白皮書,減少移民入境

英國政府將宣布一系列移民政策重大改革,旨在大幅降低進入該國的移民人數,並強化勞動力市場對本國公民的依賴。

根據英國內政部發布的新聞稿,改革措施包括將技術簽證申請要求提高到學位程度,限制學位程度以下人士的移民機會,以及研究哪些行業目前依賴移民,並投資在培育這些領域的國內人才上。

英國政府強調,此舉是為確保移民制度公平、可持續,並將工作機會優先留給本地居民。

庫爾德工人黨解散,結束與土耳其政府多年衝突

庫爾德工人黨(PKK)在當地時間5月12日宣布解散,結束與土耳其政府長達40年的衝突。

多家媒體報導指,該消息由親庫爾德工人黨的Firat通訊社發布。報導指,庫爾德工人黨決定「決定結束其組織結構」,表明其已成功挑戰試圖壓制庫德人權利的政策,並決定停止武裝鬥爭。

2025年2月,被土耳其囚禁的庫爾德族創黨元老、領袖奧賈蘭(Abdullah Ocalan,台譯:奧卡蘭)發表公開信,呼籲庫爾德工人黨放下武器並解散。奧賈蘭雖遭監禁,但仍對該黨有重大影響。

庫爾德工人黨於3月1日決定響應奧賈蘭的呼籲,宣布即日對土耳其政府停火,並要求釋放奧賈蘭,以領導該黨解散進程。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