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指控日本不購買美國米,將於7月9日宣布新一輪關稅
路透社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不滿日本不購買美國大米,威脅對日本實施新一輪關稅。
特朗普於6月30日在Truth Social發文,指:「日本不買我們的米,卻出現嚴重米荒。我們只會寄封信給他們,我們一直很喜歡與日本做生意。」他又形容,日本不願進口美國稻米,是「被美國寵壞」。
美國政府將於7月9日宣佈對各國的新關稅政策。特朗普在上星期指,他們正發「信件」給各國政府,提醒他們若未能在限期前達成協議,美國將把部分商品稅率提升至 50%。
除了大米,特朗普在星期一福斯新聞(Fox News)上,指控日本與美國的汽車貿易「不公平」,幾乎不進口美國汽車。
日本的首席關稅談判代表、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表示,他注意到特朗普關於汽車貿易的言論,並指出25%關稅將對日本經濟造成重大損害。
路透社也報導,歐盟願意接受美國維持10%關稅的貿易協議,但要求美方降低藥品、酒精飲料、半導體和商用飛機等關稅。英國也與美國達成協議,接受美國對汽車等多項商品維持10%關稅,換取航空引擎與英產牛肉進口。
美國參議院正審議「大而美法案」,或大幅削減社福醫療開支
路透社報導,美國參議院正審議特朗普提出的「大而美法案」。若法案通過,將延長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提出的減稅政策,大幅削減社福和醫療開支。
「大而美法案」包含約3.8兆美元的減稅,並為驅逐非法移民行動提供3500億美元資金,用於建造美墨邊境牆、非法移民拘留設施等。此外,該法案大幅削減學生獎學金和聯邦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根據無黨派的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它將令1180萬人失去醫療保險。
據估算,它使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在十年内增加約3.3兆美元。
這法案在美國備受爭議。今年5月,它僅以一票之差在眾議院通過,馬斯克也大力批評「大而美法案」,指它「瘋狂和具破壞性」,若法案通過,他會立即成立新政黨「美國黨」。
是次審議於當地時間6月28日開始,在30日展開馬拉松式的連續投票,最快在當日晚上產生結果。法案内容長達一千頁,採取美國參議院獨有的連續投票機制(vote-a-rama),即議員可提出無限修正建議,最多辯論20小時後,便要進行快速投票,僅需要簡單多數票數便可通過。
以色列射殺領取食物的加沙平民,以高層將會晤特朗普討論停火
半島電視台6月30日報導,以色列攻擊加沙北部的咖啡廳、學校、食物分發中心和醫院,最少95名巴勒斯坦平民死亡。
死者包括13名正前往領取食物的平民和咖啡廳裏的小孩及婦女,以及巴勒斯坦記者伊斯梅爾·阿布·哈塔布(Ismail Abu Hatab)。
根據半島電視記者描述,是次襲擊前沒有任何警告,受襲區域也是用於安置流離失所和受傷的人,襲擊後「遍地血跡和殘骸」。加沙中部和南部也有食物中心和醫院被炸毀。
同時,新的停火談判正在進行。衛報報導,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 Benjamin Netanyahu)的高級顧問正在華盛頓,將進行停火談判,而內塔尼亞胡將於下星期一會晤特朗普。以色列政府發言人指,他們希望透過釋放人質和擊敗哈馬斯,儘快完結戰爭。
港府慶七一回歸28年,有示威者被警方帶走
根據集誌社,香港七一回歸,有示威者在銅鑼灣被警方帶走。
下午兩時,逾20名便衣警及軍裝警駐守銅鑼灣站地鐵站。「旺角鳩嗚團」八旬吳伯甫近三時出閘,被警員帶往一旁搜查。他展示寫有「廢除《國安法》、廢除《23條》」的紙牌,被警員警告有機會干犯《國安法》,但他說「我上到去都會展示」。
吳伯隨即被逾十名警員帶上地面,被橙色膠帶包圍,把記者隔開至五米外。吳伯再次展示紙牌,不足50秒,便再被警員警告。最後他被帶回地鐵站,在便衣警「陪同」下入閘。
綽號「女長毛」的社運人士雷玉蓮也進行示威。她在祟光百貸外的行人馬路坐下,身穿灰衣,展示「急市民所急 鋪頭日日都執笠」,髮髻上貼有「苦港人」標語。五分鐘後,三名警察上前圍起膠帶。她指,即使只有自己一人,也要為市民發聲。
此外,香港警方在銅鑼灣,以阻車器封鎖紀利佐治街、東角道及駱克道行人專用區,近百警在銅鑼灣及維園一帶駐守,並停泊裝甲車及兩架衝鋒車。
同時,港府慶祝回歸28年,舉辦升旗典禮,許多商家也推出優惠慶祝。香港特首李家超發表談話,總結三年施政成果。
美國取消對敘利亞部分制裁,重新審視是否定義為支持恐怖主義
半島電視台在6月30日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解除對敘利亞的部分經濟制裁,結束其在國際金融體系的孤立狀態。
白宮發言人指,該行政命令撤銷2004年起一項因敘利亞化學武器計劃而凍結的敘利亞政府財產,以及對敘利亞出口的限制,並把518人從制裁名單移除。
雖然美國針對敘利亞總理、ISIS、伊朗及其同盟的制裁不變,但美國政府將考慮是否移除針對敘利亞殺害平民實施的經濟懲罰。
此外,美國國務卿也將審查,是否繼續把敘利亞定義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
美國財政部指,此舉是為了促進敘利亞社會重建和經濟運作,刺激敘利亞在中東地區以及美國的投資。
美國起訴多名中國和台灣人,涉嫌協助北韓竊取資金
中央通訊社報導,美國司法部起訴6名中國人、2名台灣人及1名美國公民,涉嫌幫助與北韓有關的資訊科技人員,從逾百家美國公司獲取遠距工作機會,為北韓帶入至少500萬美元的收入。
美國司法部引述法庭文件指出,北韓政府向全球派遣數千名資訊科技人員,盜用美國人身分,在美國公司取得職位。他們多數身處北韓或中國,把收入轉至與北韓有關的銀行帳戶,為北韓大規模武器計畫創造收入。
2024年10月,執法機關在紐約、紐澤西與加州的7個地點進行搜索,查獲超過70台屬於受害公司的筆記電腦。執法部門還查封21個協助北韓人員工作的詐騙網站,凍結29個金融帳戶。
為遏止北韓發展飛彈與核武,聯合國對北韓實施制裁,切斷資金來源。美國司法部表示,北韓正是為了逃避制裁,竊取美國公司的資金,以資助其非法武器計畫。
泰國法院宣佈暫停總理職權,調查是否違憲
根據《曼谷郵報》報導,泰國憲法法院宣布接受議員請願,調查泰國總理佩通坦(貝東塔,Paetongtarn Shinawatra)是否違憲,並即日起暫停她的職權,直至法院作出正式判決。
該情願由36名議員發起,源於泰國與柬埔寨在5月28日於邊境地區發生槍戰,造成1人死亡。佩通坦其後與柬埔寨參議院主席洪森(Hun Sen)通話,冀為局勢降溫。通話錄音於6月中旬外洩,錄音中佩通坦語氣柔和,稱洪森為「叔叔」、自稱「侄女」,又批評泰國陸軍第二軍區司令為「瘋子」,稱部分軍方高層為「對方的人」。
泰國國會上議院議長6月20日向憲法法院遞交申請,指佩通坦言論涉嫌違憲及違反道德標準。6月 28日曼谷亦爆發示威,要求佩通坦辭職下台。
若法庭判決解除佩通坦總理職務,將由6位副總理其中之一擔任代總理,並解散國會重選。
佩通坦則回應,那是針對近期邊境爭議的「談判技巧」,但仍對此道歉。
評論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