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
-
親俄「華夏代表團」赴頓巴斯引爭議:官方授意還是狐假虎威?|Whatsnew
很多人認為這樣大膽的行為不可能沒有官方支持;但也有人懷疑,這場鬧劇或許正意味着外宣部門的「系統性失能」。
-
意大利外長結束訪華,擬以體面方式退出一帶一路|Whatsnew
十月即將在北京舉行「一帶一路」十週年峰會,意大利以何種形式退出,關乎這一項目的聲望與中國領導人的面子。
-
聯合國稱多極世界是風險,南非金磚峰會談了什麼?|Whatsnew
相比七國集團的合作程度,金磚國家之間的矛盾張力要遠遠更大。
-
被抵制的北京冬奧,與中國體育外交之路的終結?
當中國大陸的形象變得越來越差時,台灣反而依靠體育競技吸引了世界更多的目光。
-
習近平21個月未出國門,外交工作轉為線上
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一直沒有踏出國門,在他本人國際形象下降之際,預計他也不會很快恢復環球外交活動。
-
「失語就要挨罵」:「戰狼外交」能講好中國故事嗎?
「戰狼外交」是符合中國大國地位的外交策略,響應的是習近平「爭取國際話語權」的號召。
-
中國和美國即將任命新的駐美大使和駐華大使
中國政府計劃任命外交官秦剛擔任下一任駐美大使,而華盛頓預計將任命資深外交官R. Nicholas Burns為駐華大使。
-
四問中國疫苗出口:利益交換還是大國責任?中印如何競爭?有助全球接種嗎?
一邊是歐美自私地囤積疫苗,收取高昂專利費;另一邊,中、俄、印利用疫苗製造新的政治影響與地緣政治版圖。
-
從網紅到網暴受害者:前美國駐成都領事夫人莊祖宜的遭遇
莊祖宜憑藉烹飪、寫作和音樂在社交媒體收穫大量粉絲。但在美國駐成都總領館關閉後,她遭遇長達數月、有中國媒體參與的網絡攻擊。
-
「戰狼外交」的進化?——以近期中國對法外交為樣本
道義感不能代替現實應對,對「一味蠻」的鄙夷不屑,不能遮蔽對「一味詐」的警惕和拆解。
-
評論
後疫情時期的歐洲對華策略:不會聯美抑中,但更不會聯中抗美
歐洲接下來將不會繼續空等中國改變自身行為,而將主動修正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以減少依賴程度,為能在捍衞歐洲價值觀時挺直腰板。
1 /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