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寶強:必要的繞道──檢討傘運的檢討評論

許寶強:必要的繞道──檢討傘運的檢討

認真的回顧,並非是一蹴而就,反思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尤其是觸及的議題既廣而深的雨傘運動。

陳永政:讓民主運動轉化為抵抗運動

第三階段的抵抗運動是要超越單純「製造麻煩」的抗爭,而積極地透過「建設」去與不義的政權分庭抗禮。

陳弘毅:傘落之後,讓一國兩制走下去

持不同政見的人是不是一定要互相仇視、憎恨和咒罵?他們能否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進行對話、理性溝通,嘗試求同存異,從而在一定範圍內達成共識?

黃洪、葉浩剛:「情.感」╳雨傘運動(下)

為什麼在雨傘運動有大量學生及市民會加入,令運動有足夠的廣度?有什麼原因促成這場社會運動的爆發?有什麼因素令參加者長期及高度參與?

練乙錚:暴力邊緣論──三派抗爭路線的可能匯合點

「暴力邊緣論」認為,運動者本身不使用暴力,但會把非暴力行動推到當權者能夠容忍的極限。

周永康:傘落之後,革命是否唯一出路?

回顧雨傘運動,港人的公民抗命實際只是有限度實踐。

邵家臻:在陰溝裏仰望星空──關於社區公民約章

撐傘之後,香港該往何處去,真是個大哉問。

邊境難關:中國入境黑名單上的雨傘青年

雨傘運動爆發以後,不少社運青年被禁足大陸。就是解封以後,對監視網、黑名單與關口的焦慮與恐慌仍然如影隨形,影響著他們對中國的想像。

佔中九子庭審筆記:在陳健民的自辯裏,79天佔領是否他計劃內的佔中?

連續兩天的審訊,焦點集中在三子從佔領開始到他們自首期間,在運動中扮演的角色,陳健民亦解釋了「佔中」理念及原計劃。

佔中九子微紀錄片:他們的傘後時代

端傳媒連日追訪「九子」,以微紀錄片的方式,記錄這些不同世代、不同界別的受審者。有人心懷愧疚,有人衝勁猶在。香港四年「傘後」時代,散落在他們的所思所想裏。

「風雨底下,我已經污糟邋遢」—— 解讀戴耀廷的六個關鍵字

「以前研究香港法治,不會將香港法庭放在一個威權社會之下,但那一刻我如夢初醒,原來我們已進入威權時代,香港法院可能失守,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像過的。」

學者與少年:佔中開審,終章未至

佔中九子案今日開審,香港司法將為四年前的佔領運動刻下定義。運動結束四年,香港風雲劇變。當初佔領區內,退場與否的爭拗曾如此激烈,如今他們各持不同心境,迎接同一場審訊。

許寶強: 傘運九子的審判與 2014的歷史

歷史的編寫和審判,不可能完全由官方壟斷。有權參與審判、編寫歷史的,除了政權和司法系統外,還包括數以十萬也曾以不同形式參與傘運的朋友。

黃浩銘,最失敗的行動派

「這十年我被捕,被控告,選舉也輸,最失敗是我啊!」「但我想告訴他人,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關心都不去關心,如何由零開始變一、變二、變三?」

邵家臻,淚痕滿臉的死士

從「佔中十死士」到立法會議員,一直伴著他的,除了淚水,就是越來越重的無力感。「當你換個身份,好似多了空間帶來改變,但同時間你又會多了好多空間,去面對自己的挫折。」

李永達,曾經期盼的牢獄

「我們在香港搞民主運動,連牢都未坐過,好似不像樣。」李永達曾盼被判入獄,佔中九子案將是他最接近牢獄的一次。他投入社運40年,眼見願意「推石上山」的人,越來越少,只想對年輕人說:不要放棄。

佔中九子案開審前,陳健民的最後一課

「沒有東西是永遠把握得住的。只要有勇氣和力量去做自認為正確的事情,也就夠了。也許結果是錯了,可是你至少總算做過了......每個人都有完整的自我,都有自己的特性,如果他能順性去做,那麼無論他做什麼,結果總會美滿的。」